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天堂/英语老师乖乖掀起裙子的/久草电影在线播放/神马电影天堂网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俄羅斯美術是如何影響中國的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9-08-14



靳尚誼,《塔吉克新娘》,1983年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當時中國油畫的教學和創作水平已經很難滿足國家建設對藝術創作的要求。建國初期,新中國全方位向蘇聯學習,文學藝術界也是以蘇聯現實主義為楷模。

  從1953年開始,中國實施的“一五計劃”,實質是向蘇聯全面學習。中國政府在文化方面也同樣是向蘇聯學習。由中國文化部邀請,蘇聯指派著名油畫家、蘇里柯夫美術學院教授康斯坦丁·麥法琪葉維奇·馬克西莫夫(K.M.Maksimov)來華授課。馬克西莫夫于1955年2月抵達北京,任中央美術學院(微博)顧問,并舉辦了為期兩年的“油畫訓練班”。

  “油畫訓練班”的入學考試很嚴格,最后錄取了21人,來自全國七所美術院校及各地美協、部隊(有19位學員參加了畢業油畫展)。當年參加“油畫訓練班”的都是受過高等美術院校專業訓練,已有一定藝術成就的青年教師和油畫家,其中就包括靳尚誼、詹建俊這樣成為了中國油畫領軍人物的大藝術家。

  在馬克西莫夫的指導下,21名學員從石膏到人體、從素描到油畫、從室內作業到外光訓練,從構圖草稿到完成創作,系統全面地接受了俄羅斯油畫教學方法的培訓,學會了獨立構思作品的創作能力, 提高了對油畫這一外來畫種的創作及教學特點的認識,為新中國的油畫創作和教學奠定了基礎。

  一方面是請進來,另一方面是走出去。上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初,中國派遣30多名留學生到列賓美術學院學習油畫、雕塑、版畫、舞臺美術和美術史論。這些青年藝術家回國后成為了中國美術的骨干,如油畫家羅工柳、全山石、肖峰,雕塑家錢紹武,版畫家伍必端和美術史論家邵大箴等。

  新中國剛剛成立,在困難的國際環境下,中國通過蘇聯這個窗口,更深入地接觸了歐洲的文化和藝術,縮小了中國和世界的距離。而且從俄羅斯的藝術歷程中獲得了啟示:現實主義是社會主義中國藝術的必由之路。近10多年來,世界繪畫復歸現實主義,使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俄羅斯美術的價值。

  回顧中俄兩國美術交流的歷史,可以更深刻地認識到,中俄美術之所以往來密切,是基于藝術服務人民大眾、為人民用的信念。中俄兩國藝術家都努力通過自己的作品,傳達崇高的人文主義和人道主義思想,熏陶和教育著一代又一代人,培養了人們高尚的情操和審美趣味。現實主義美術所具備的人文精神,所表現關心人的命運和生存狀態的主題,歌頌光明和真善美,反映人民對民族、對歷史、對大自然和勞動的真實感情,始終沒有離開中俄兩國人民的視野。我們不能忘記,通過“油畫進修班”,俄羅斯美術在中國產生的巨大影響。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