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天堂/英语老师乖乖掀起裙子的/久草电影在线播放/神马电影天堂网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一瓷越千年——絲綢之路上的景德浪漫曲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3-05-03




  無垠的沙海,似峰巒起伏。中亞商人騎著駱駝,滿載而歸。駱駝背負的行囊里瓷器偶爾相碰,“咚”的一聲,清亮悠長,脆響如孤煙般升騰。一千多年前的絲路古道上,這樣的場景屢見不鮮。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景德鎮瓷器承載著西域各國人民心中最溫柔浪漫的期待。

  世界瓷都看中國,中國瓷都在景德。中國制瓷技術之精密、歷史傳統之悠久,世所罕見。景德鎮擁有千年官窯史和六百余載御窯史,在中國陶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影響深遠。

  “從古至今,景德鎮在瓷器界的特殊地位廣為人知。”哈薩克斯坦國家博物館民族考古部主任佩爾杰漢·穆瑟爾曼庫爾日前在接受采訪時篤定地說。

  景德鎮的基因里一開始就注入了“外向”二字。伴隨著古絲綢之路興起,沿線貿易日益繁榮。宋代開始,景德鎮瓷器大量外銷,從中亞、西亞延展至歐洲和非洲大陸。據學者統計,16到18世紀的300年間,約有3億件中國瓷器登陸歐洲。

  幾年前,英國陶瓷藝術家埃德蒙·德瓦爾探訪景德鎮。他在《白瓷之路》一書中感嘆道:“這里的一切活動似乎都是為了把瓷器送往遙遠的地方。”

  中亞是景德鎮瓷器遠行的重要通途。穆瑟爾曼庫爾指出,哈薩克斯坦歷史上有許多位于古絲綢之路沿線的城市,產自中國的瓷盤、瓷罐一度盛行。

  中國瓷器走向中亞,中亞文化來到中國。

  景德鎮御窯博物院院長翁彥俊日前告訴記者,元青花中的一些器物呈八棱狀,相較中國傳統陶瓷造型線條更為鮮明,顯然受到中亞和西亞金屬器造型的影響;而在青花瓷器上常見的“葡萄紋”“卷草紋”,也是從西域傳進中國的。

  “景德鎮御窯出品的瓷器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為其他國家定制的禮品。很多器物造型是按定制國家的特色和習俗打造的。”翁彥俊指了指一只執壺把手上的仿鉚釘造型,“這部分處理就是中西亞地區金屬器的典型風格”。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經營著陶瓷公司的歐陽琦,幾年前在一場展會上遇見了烏茲別克斯坦外交官。他回憶道,對方對他們公司的產品一見鐘情,激動地邀請歐陽琦去他們國家辦廠。最近,外交官還發來了微信語音:“(我們)有一個非常好的瓷磚項目!”漢語咬字分外用力,滿是希望促成合作的興奮勁兒。

  歐陽琦認為,中亞各國人民之所以“擁抱”景德鎮瓷器,是因為“我們讀懂了他們的文化”。他強調:“我們跟他們做生意也好,交朋友也罷,一定要聆聽對方,了解對方,尊重對方。”

  中國和中亞地區的文化交流,以瓷載之,篤行至今。自2013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許多外國學生獲得來中國高校就讀的機會。景德鎮陶瓷大學已累計吸引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千名留學生前來求學,其中不乏中亞學子的身影。

  素色瓷胎為幻想馳騁提供了廣闊疆域。近年來,景德鎮吸引了5000多名來自全球各地的“洋景漂”來創新創業。隨著與中亞文化交流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中亞藝術家被景德鎮開放、友好、恬靜的氣質吸引,來到這里學習陶瓷文化,推動制瓷技術革新。這座小城好比一座巨窯,各種奇思妙想都能浴火成器;它又宛如能納百川的器皿,多元文化在此交匯融通,流光溢彩。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

  今天的景德鎮,貿易伙伴的洽談聲,藝術家的討論聲,留學生的讀書聲……聲聲交響,生生不息。約5000公里外的哈薩克斯坦國家藝術博物館,一件件中國瓷器或溫潤如玉,或色澤濃艷,歷久彌新,光彩照人。

  瓷器不語,韻澤千年。靈者的巧思,工匠的神技,以及滄海桑田的時代變遷,都凝聚在一件件溫婉優雅的瓷器里,化作古絲路上延綿萬里的文明印記。跨越山海的瓷器浪漫曲,正奏響新時代的華章。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