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繡《南方絲路圖》亮相非遺節 彩經工藝傳承創新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5-09-14]
成都9月11日電 (賀劭清)“經錦工藝這種獨特的提花技藝在唐朝以后隨緯織技術的傳入而逐漸消失,經四年多的努力,我們在經錦工藝的余存——彩經工藝中傳承創新,完成了彩經漸變工藝的研制?!?1日,蜀繡《南方絲路圖》的繡師鄔學強感嘆。
當日“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在成都國際非遺博覽園開幕。非遺節“品四川頌中國”民間創作展上,運用彩經工藝的彩經漸變蜀錦蜀繡《南方絲路圖》正式亮相,受到業內好評。
據了解,從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孔雀波紋錦"到新疆出土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從蒙古匈奴王族墓群到朝鮮平壤古樂浪遺址、再到前蘇聯伊爾莫巴德古墓出土的中國漢晉時期的織錦,均能看到中華最古老的織造技術——經錦工藝,這種獨有的提花技藝。經錦工藝逐漸失傳后,而彩經工藝作為中華古老織造基因的余存,僅在明清時期及以后的蜀錦月華雨絲等錦類織造中少有應用。
記者在現場看到,《南方絲路圖》天空部分的藍色由深及淺,并逐步過渡到表現地面的泥金色,同時,利用絲織品的透光性,使遠山和近景形成強烈對比,大大地增強了畫面的縱深感,是其他藝術手段很難達到的。
四川蜀菁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蜀菁館)鐘明先生介紹,此次彩經技術在《南方絲路圖》上的應用只是初試牛刀。作為帶有中華織造基因的彩經技術,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為此,蜀菁文化已與四川省絲綢科學研究院等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對該技術今后在其他方面的應用進行共同探索。
據了解,本屆非遺節從9月11日到20日為期10日,其間將舉辦國際非遺博覽會、非遺國際論壇、非遺大戲臺、非遺進萬家、“印道·第二屆中國篆刻藝術雙年展”五項主題活動。(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