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天堂/英语老师乖乖掀起裙子的/久草电影在线播放/神马电影天堂网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30噸漢白玉“王八馱石碑”出土 距今300多年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5-05-27



(通訊員 張麗 記者 高健)日前,一對總重量近30噸的漢白玉“王八馱石碑”在通州區漷縣鎮穆家墳村出土。這對石碑距今已經300多年,“文革”期間曾被埋于土中,歷經40余年,終于重見天日。
  昨日,記者來到穆家墳村南,農田里,挖掘機正在作業,旁邊一男子在臨時帳篷前“看攤兒”,一打聽,才得知新出土的“王八馱石碑”就暫放在不遠處的麥田中,一左一右,用花格塑料布蓋得嚴嚴實實。
  在三五個村民的協助下,褪去麻繩和一層層塑料布,一對“王八馱石碑”露出真容。石碑各高約4米,寬1米,厚度約0.4米,碑座也各有一人多高。一對石碑均是瑩潤潔白的漢白玉石材,總重量預計接近30噸。
  碑上的文字字跡工整雋秀,一塊刻滿文,另一塊刻漢字。經通州區文物專家周良鑒定證實,石碑所屬墓主名叫穆旦,生前身份為清康熙年間左都御史,死后追加三級,且碑文為康熙皇帝口諭,傳說是劉墉執筆,由此可見穆旦在朝中身份不同凡響。這石碑距今已經300多年,“文革”期間“破四舊”被埋于土中,歷經40余年,終于重見天日。
  出土文物的具體地址,是村民孫德元家的麥田。“以前這塊地一直種大蔥,去年我開始種麥子。前不久發現一個怪事兒,這一片的麥苗比旁邊矮了半截兒,還不長穗兒,澆了水還是不見長。”孫德元也聽老一輩人說過穆家墳和穆家石碑的傳說,就找到村委會,讓村干部幫忙看看怎么回事兒。
  據史料記載,穆家墳村曾是清朝正二品左都御史穆旦的封地,他死后也葬于此地,穆家墳村的形成就是由長期居守此地的守墳人發展起來的。在文物普查時,由于這對石碑埋于地下,一直未被記載。此次發現,不僅說明了穆家墳村名的由來,對于研究漷縣區域歷史文化也有著重要意義。
  周良介紹,“王八馱石碑”是民間的叫法,因為碑首常以螭首雕飾,故又稱螭首龜趺。穆家墳村新出土的螭首龜趺體積、重量都較大,在近年來非常罕見。關于石碑碑文,一碑滿漢文合璧的較為常見,但兩組螭首龜趺一組刻滿文、一組刻漢文的形式則非常稀少。
  據悉,村里準備在文物修復專家的幫助下將文物修復,再在文物出土的位置建一座休閑廣場,讓這兩組文物重新屹立在原地,見證穆家墳村的發展。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