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萬林藝術博物館開館 陳東升出資逾億元捐建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5-05-11]
武漢5月9日電 (艾啟平 吳江龍)經過兩年多的籌備、規(guī)劃、建設與實施,武漢大學萬林藝術博物館于5月9日正式開館。
該館選址珞珈山麓,位于武大新圖書館和校園中心湖之間,由武漢大學校友、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陳東升在該校120周年校慶之際,出資1.2億元人民幣捐建,開創(chuàng)了國內大學由校友個人出資捐建具有專業(yè)水準的藝術博物館先例。陳東升還捐贈一批價值約3000萬元的藝術品,啟動博物館館藏建設。
該館建筑成就了“國內第一”的建筑難度——建筑總長度為78米,前端懸挑跨度達48米,放眼望去整個建筑的大半樓體都處于懸空狀態(tài),像一塊從天外飛來的巨大隕石,被稱作“石立方”、“飛來石”。設計師朱锫介紹,該館設計遵循“借武大山水之形,寫武大人創(chuàng)作之韻”的理念,展現(xiàn)“石形水界”造型的現(xiàn)代藝術美。
陳東升介紹說,當年大學畢業(yè)時,在珞珈山山頂?shù)囊粔K石頭上刻了一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 “始”字,激勵自己永遠都是開始。從這個石頭的概念出發(fā),他希望把博物館設計成一塊飛來之石。萬林藝術博物館的造型即呼應此石,建筑面積約8410.3㎡,地下一層,地上三層,高達28米。用其父親的名字命名也體現(xiàn)了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他表示,要引進中國頂尖藝術家的作品來此展覽,將其打造成華中地區(qū)當代藝術重鎮(zhèn)和藝術素質教育基地。
武漢大學歷來重視發(fā)揮歷史文化資源的育人功能,著力打造歷史博物館、自然博物館和藝術博物館群落,包括校史館以及由周恩來故居、聞一多紀念館、郭沫若故居等構成的珞珈山十八棟“歷史文化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百余年武大校史,見證了“近代以來國家發(fā)展跌宕起伏、人民斗爭波瀾壯闊”的歷史。
武漢大學校長李曉紅表示,萬林藝術博物館開館將服務于武大師生,充分發(fā)揮其育人功能,更希望將其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學藝術博物館。
該館開館當天舉行了“聚變:1930年代以來的中國現(xiàn)當代藝術”展。展覽精選泰康藝術收藏中等70余件(組)作品參加展示。展出作品的范圍涵蓋了從上世紀30年代至今的各個歷史時期,藝術家和作品的選擇都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特殊性。其中,攝影類藏品是泰康人壽首次向外界集中公開展示。(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