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天堂/英语老师乖乖掀起裙子的/久草电影在线播放/神马电影天堂网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南懷瑾: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的傳承者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10-07
  2006年初夏,被譽為“金溫鐵路催生者”的南懷瑾,帶著濃重的溫州口音說:“區區一條人間鐵路算什么。現在這個地方,是我想修一條‘人道之路’開始的基地。”

  2012年9月29日,南懷瑾在這個地方——江蘇太湖大學堂,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

  恰值南懷瑾逝世一周年之際,在太湖大學堂所在地吳江七都鎮,“首屆太湖國學講論”正在這里舉辦。

  讓不懂傳統文化的人也學文化

  太湖大學堂于2006年建成,同年7月1日至7日,89歲的南懷瑾在大學堂首次開講,直至逝世,南懷瑾共在學堂公開授課達50次。

  “南師生前當過兵、閉關潛心佛典、當過教授等,經歷非常豐富。非常深奧的道理,他用非常淺顯的語言,讓你在很輕松、很愉悅的環境中得到教育。”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黨委書記查旭東說。

  上海斯米克集團董事長李慈雄總是忍不住感念南懷瑾的教化。他在就讀臺大電機系二年級時,興起對國學的濃厚興趣,直接找南懷瑾想拜師學習,但無力交學費,南懷瑾要他“打工”代替,工作內容包括:打掃廁所、擦地及倒茶等雜事。“當時南老師很嚴格,會趴在馬桶旁邊看里面有沒有刷干凈。”南懷瑾的測試,未讓李慈雄打退堂鼓,持續半年后,南懷瑾開始教他第一篇文章《史記·貨殖列傳》。

  李慈雄離開美國前往上海的時候,南懷瑾語重心長地說,世界上最厲害、最有效的東西就是誠實、信用,這也是李慈雄商場成功的秘訣。李慈雄說,他遵照南懷瑾意見,已在上海浦東新區建造了一座恒南書院。

  南懷瑾數十年來,一直主張道是天下的公道,最好要把道理學問講得深入淺出,最好連沒有文化的人都能聽懂。因而,他的著述大多深入淺出,洋溢著“道不遠人”的親和力與說服力,沒有酸澀死板的學究氣,被社會各界的讀者所喜愛。

  太湖畔一畝國學教育試驗田

  南懷瑾在世時,太湖大學堂的門前曾經張貼著“敬告訪客書”:“太湖大學堂乃教育學術機構,非宗教場所,工作繁劇,實無暇接待社會訪客。”“有些人說南懷瑾接待的都是‘非富即貴’,其實不然,他不是不想接待社會訪客,而是時間不夠。在南懷瑾的思想中,他希望能夠影響一些有影響力的人,再讓他們去改變別人。”查旭東告訴記者。

  曾經,臺灣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梁經好友介紹結識了南懷瑾,并追隨他回到大陸捐建金溫鐵路。在他的影響下,尹衍梁設立光華教育基金會。之后的1994年,尹衍梁捐贈1000萬美元興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2012年6月21日晚上,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舉行首屆畢業典禮的前夕,南懷瑾作了一小時“臨別贈言”的演講,這是南懷瑾生前最后一次演講,對學校實驗教育作了一個很好的總結:

  “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國際’是個名稱,就是要把國際的文化精華吸收過來。‘實驗’什么?因為不同意這一百多年來的小學大學的教育方法,我們主張文化教育要文的武的合一,要新的舊的合一。

  “我今天對你們臨別贈言,記住,你們將來是不是念名校,有沒有拿到碩士、博士,那都是虛的。怎么做一個完整的了不起的人,怎么做一番事業,對社會有貢獻,才是你們的目標,千萬要記住!”

  據介紹,實驗學校重視孩子的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和自理能力。太湖大學堂是實踐他“人格教育,文化重建”的一個基地。南懷瑾曾說,希望通過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結合,培養孩子從小讀書的習慣,哪怕現在一知半解,但讀多了,將來某一天孩子自然會豁然開朗。

  天下的兒女就是他的兒女

  9月28日,七都鎮老太廟文化廣場二期正式奠基。南懷瑾生前支持七都建老太廟文化廣場,并捐出了100萬元的稿費。他說:這筆錢,是讀書人心血換來的干凈錢,雖然不多,但也希望為當地人民的福祉與文化建設,盡一份綿薄之力。

  奠基儀式上,遠道而來的南懷瑾的三兒子南一鵬深情地說:“我的父親總是說天下的兒女就是他的兒女,今天在這里我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因為這座老太廟我們南家后人和南師學生能夠在這里相聚,一起追思,親如一家人。”

  南一鵬說,父親最大的貢獻在于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他讓許多人了解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父親多年來堅持講授中國文化,我很敬佩,很支持。”南懷瑾致力于傳播中國傳統文化,但不排斥西方文化,他的目標是濃縮東西精華,傳承國學文化。

  南懷瑾的一生,經歷過很多波折,最終選擇在吳江傳道授業解惑,傳承國學。“南懷瑾定居吳江,不光提升了吳江的知名度,更增添了一份厚重的‘精神財富’。如今,南懷瑾已經做了他能做的、該做的,歷史的接力棒已經交到了我們手中。”查旭東說,“用我們各自的身體力行去實踐好、傳承好先生的精神和事業,才更為重要,才是我們對先生最好的紀念。”

  查旭東透露,南懷瑾一生輾轉多地,但唯一不忘帶的是多年的藏書。據了解,南懷瑾在太湖大學堂的藏書有30萬冊,很多都是善本和孤本,非常珍貴。

  此外,七都鎮已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請,將太湖大學堂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建設成一個弘揚國學文化的基地;設立南懷瑾紀念館;南公堤文化大堤、時習堂等一批國學養生等文化產業項目也相繼入駐。

  查旭東說,各地都在打造文化旅游,七都的定位和內涵是“精致小鎮,從容七都”,其實還有四個字,是與國學文化相結合,叫“佛心道骨”,講的是一種淡定從容的狀態。此外,他們也想在大學堂周邊進行一些產業化,將南懷瑾推崇的儒釋道的理念與現代的養生理念相結合,傳承南懷瑾的文化理念。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