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天堂/英语老师乖乖掀起裙子的/久草电影在线播放/神马电影天堂网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專家:簡化字應納入書法大家庭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7-31
  本月18日,在省書法家協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上,華南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桂光當選省書協主席。張桂光曾師從古文字學大師容庚、商承祚,在金文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到學界的廣泛認同。他在書法中強調文字形體的嚴謹性,對廣東書法藝術的傳承和發展一直頗為關注。

  為延續書家“自書詩文”的傳統,張桂光此前不久曾在廣州、南海兩地舉辦“張桂光自書詩文展”。在當選省書協主席后,張桂光首次接受南方日報記者的訪問,并提出了書法家應該成為文字改革的促進派,祖國語言文字純潔性的維護者,“美化簡化字”是書法家的責任的觀點。

  這一觀點的提出,恰逢近期微博上“繁簡之爭”再掀波瀾。年輕一代對繁體字的疏離與淡忘,加深了學者們對文化傳承和流失的擔憂。張桂光提出“美化簡化字”的建議,將使簡化字在文化傳承上發揮怎樣的積極作用?南方日報記者專訪了張桂光。

  談美化簡化字

  這是書法家的社會責任

  南方日報:您提出“美化簡體字”的構想,出于怎樣的背景?

  張桂光:早在1993年我到臺灣講學的時候,就發現不少人對簡化字存在偏見。在我解釋了簡化字的來源之后,他們也認為簡化有一定的道理,但結構太簡單,不容易“組裝”得漂亮。但我認為,正因為不容易“組裝”,書法家就有責任想辦法“組裝”得漂亮。

  美化字型是書法家的社會責任。在東晉時期,盡管楷書在漢簡里已經出現了,由于去掉了隸書的波磔,楷書書寫簡便,而筆劃卻顯得有些粗糙。所以,每到樹碑立傳等莊重場合,大家還是喜歡使用隸書。而王羲之的杰出貢獻,就在于他美化了楷書的字型,確立了楷書的正統文字地位,將隸書從日用書寫推廣到莊重場合。“美化簡化字”也是當代書法家的社會責任。這不但有利于鞏固簡化字的文化地位,對書法界進行新的藝術探索也能帶來幫助。

  南方日報:“美化簡化字”建立在怎樣的學理基礎上?這將為書法家帶來怎樣的挑戰?

  張桂光:其實,不少簡化字就是來源于書法字體,尤其是從草書“楷化”而來的字型。在54個簡化偏旁里,有28個都是從行書或草書演變而來的。而“為”、“樂”、“長”等簡化字,就與其行書或草書的字型一模一樣。假如有行草書的基礎,書寫起來就會快捷美觀得多了。現在對簡化字字型的“美化”還缺乏標桿,待將來書法界形成典范后,學習者的臨摹問題就可迎刃而解了。

  談漢字簡化

  漢字從古到今一直在簡化

  南方日報:近年來,針對簡體字產生不少爭議,認為簡化字造成了文化斷層,您怎樣看?

  張桂光:我認為這種觀點不可取。其實,漢字從古到今一直在簡化,簡化字是一種進步。簡化、聲化和規范化,是漢字發展的三大趨勢,今天的簡化字與這三大原則也完全相符。比如,繁體字“驚(驚)”本來是“敬”字下面一個“馬”,由“馬受驚”取義,而以“敬”標聲。現在將其簡化為“驚”,用一個豎心旁來表示“心驚”,更符合“驚”字的含義,用“京”代替“敬”作聲符,標音也更準確。這些簡化字,已經為全國上下十幾億人使用了將近60年,并沒有因此而產生混亂,今天不必倒退回去。

  南方日報:您認為漢字發展是一個不斷簡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呈現出怎樣的脈絡?

  張桂光:漢代以前傳世的書法家不多,但我們可以從書體的變化中看到漢字的簡化。從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隸書、楷書,都是漢字的簡化過程。至于現代的漢字簡化,其實從上個世紀30年代就已經開始推行了。在1935年8月,國民政府教育部就曾頒行簡化字表,推出了300多個簡化字,當時容庚先生還曾出過一本《簡化字典》。但當時主要探討如何簡化合理的問題,而對“美化簡化字”這一領域較少進行研究。然而,在改革開放前,也有不少書法家曾在“美化”方面作出嘗試:不少書法展覽都是以簡化字作品為主,而我的老師李曲齋也曾提倡簡化字入印,通過篆刻研究如何美化簡化字的布局。他們的探索都對今天帶來有益的啟發。

  談書法發展

  簡化字加強書法生命力

  南方日報:目前書法界的主流怎樣看待簡體書法?

  張桂光:簡體書法在書法界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這是因為,過去絕大多數書法作品都是以繁體字寫成的,后人模仿起來很容易。簡化字缺少名家作品可供參考,而且在平衡字體結構上需要花更多心思,因此不少書法家都更愿意寫繁體字而非簡體字。其實,假如功夫過硬的話,無論以前的人有沒有留下字型給我們參考,我們都應該把它寫好。這就等于,我不主張學魏碑的人一定要寫“碑別字”,但可以運用魏碑的用筆結字原理,把字寫得更規范,而這比單純的摹仿更見功夫。

  此外,不少人對過去的文字改革都會帶有成見。改革開放后,港澳臺地區普遍使用繁體字的風氣,也反過來對內地帶來一定的沖擊。以至于不少人認為,使用繁體字比使用簡體字顯得更有學問。

  當前,書法展覽也不會完全排斥簡化字,評判上主要還是視乎書法的藝術價值。評委只是強調同一幅作品不要“繁簡混雜”,但現在完全用簡體字投稿參賽的作者也很少,這樣的作品往往會被認為欠缺規范。

  南方日報:您預期,書法未來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而“美化簡化字”對此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張桂光:隨著計算機和電子信息技術的興起,書法的實用功能盡管不會徹底消失,但變得越來越弱是大勢所趨。然而,我們也不能將書法創作的實用功能完全取消,而只留下單一的美學功能。以繁體書法為主的現狀,也加劇了現在書法藝術性與實用性脫節的問題。從這個方面來說,“美化簡化字”有助于書法恢復實用功能。只有讓人們能從實用功能的角度去欣賞書法作品,這樣的書法才有生命力。(南方日報記者 楊逸 李培 實習生 王詩雨)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