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天堂/英语老师乖乖掀起裙子的/久草电影在线播放/神马电影天堂网

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企業家的"藝術情結" 泉州民資進軍藝術品市場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11-03
  今年以來,受股市行情下探、樓市調控越來越緊等影響,國內不少投資領域的收益出現大幅下降。在此背景下,泉州不少民間資本開始把目光投向了藝術品市場。記者了解到,泉州不少企業家已經從以前單純收藏藝術品,進一步發展到入股畫廊、拍賣行,初步估計,涉及資金可達幾億元。

多行業巨頭紛紛介入

不久前,一場為期3天的拍賣品征集會在泉州結束。據悉,以前這種拍賣會多是外地公司來泉州征集藏品,此次卻由泉籍企業主導。這家拍賣公司的投資者是寶龍集團——著名泉籍企業家許健康的旗下企業。

在泉州一家畫廊里,記者見到了上海寶龍拍賣有限公司的幾位負責人。寶龍拍賣是寶龍集團下的第一家文化公司。“許健康先生從去年就看中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潛力和前景,公司籌備進行了一年多的時間。”據該公司一位相關負責人張先生介紹,寶龍拍賣已經取得藝術品拍賣資質。

據透露,寶龍拍賣的專業團隊目前在全球已征集到了近900件的藝術藏品,價值達數億之巨。業界人士分析,寶龍集團正是看中了全球興起的藝術品投資熱潮,并選擇上海這個具有很大發展潛力的市場作為據點。“上海目前的拍賣市場還比較遜色,全年拍賣交易量為35億,而北京單一場拍賣會就有50億至60億元的交易金額。”

實際上,近兩年的藝術品市場上,一件藏品動輒過億的現象已經顯示這個行業的火暴程度,寶龍此舉措看起來也只是順勢而為。

據悉,在南京,就有天地集團與蘇寧集團、東方投資集團等企業組建了長風拍賣。而作為國內房地產市場的領軍者,萬達集團更是早早地就介入了藝術品收藏領域,并且收獲頗豐。從1997年開始,大連萬達集團堅持著自己的收藏戰略,收購藏品有所側重,極具特點。據媒體報道,萬達旗下的月寶齋以20世紀的中國畫為收藏重點,在1996~1999年的藝術品市場低潮期,通過拍賣等渠道收藏了70幅吳冠中的水墨畫,這些畫作如今均有5~10倍的增值。此后,萬達又鎖定了石齊與楊延文的作品。對于這些畫家的作品,萬達已有了相當的定價權。

畫廊業背后的“泉商”

2009年的時候,陳先生還是泉州眾多外貿公司老板中的一名。現在,他已經是泉州一家畫廊的第一股東,用他的話說,“不用再操心接個訂單就虧錢的事了”。

據了解,陳先生自己也是一個藝術品收藏愛好者,涉及書畫、木雕等藝術品收藏。早在2006年,陳先生就和朋友一起調查了泉州的畫廊市場,在覺得大有可為后便開始著手籌建,到2008年時已經初具規模,只是當時他還做著外貿生意,畫廊主要交給朋友打理。

“人民幣升值太快了,外貿市場越來越難做,倒是畫廊這邊的生意越做越有起色,于是干脆把外貿的攤子收起來了。”陳先生說,從2010年開始,他就把心思都放到了畫廊的生意上,現在畫廊一年能賣掉100張左右的畫,并且客源穩定,“老客戶每年都下單,還帶來一些新顧客,根本不愁生意,好過做外貿時操那么多心。”

陳先生的例子只是泉商入股藝術品市場的縮影。據了解,目前泉州有不少企業家并不經常在藝術界露面,但其身份是一些畫廊背后的“股東”。“泉州不少畫廊的幕后老板是企業家,甚至有的是業界知名人士,但大家都不喜歡暴露身份,代表畫廊出來拋頭露面的。這些老板們往往雇一些專業人士,幫助其打理畫廊生意,報酬就是抽取買賣的傭金。而前期花大資金買入藝術品的,都是這些幕后的泉州老板。”一位畫廊從業人士透露道。

企業家的“藝術情結”

如果不以入股的形式衡量泉州企業家的“藝術身份”,那么在收藏領域,不少泉商在業界已經頗有名氣。2006年,早報記者采訪七匹狼的周永偉時,他就透露自己業余時間喜歡集郵,手頭有不少很有價值郵票,而收藏字畫是他的另一個愛好。據業界人士透露,這兩年周永偉也經常出現在一些拍賣場上競拍書畫作品。福建遠太集團、安溪鐵觀音集團的董事長林文僑,從喜愛書畫創作到入手書畫收藏,多年來也已累積一批價值可觀的藏品。

“泉州的很多房地產商也早早地就介入到藝術品收藏市場里了。”泉州長流藝術畫廊負責人曾少池說,這兩年不少泉商的身影出現在各地拍賣會上,出手闊綽。“盡管收藏的水平還參差不齊,但隨著時間的不斷磨煉,再過3~5年,泉州企業界一定會掀起一股收藏熱潮。”

放眼到全國,企業家介入藝術品收藏已成一種趨勢。據悉,在南京,僅房產領域有二三百位企業家在較大規模地投資藝術品。在寧波,投資藝術品金額在1億元以上的企業家就有二三十位之多。在上海舉行的一場拍賣會上,就出現了眾多民營企業的身影,如南京天地集團、常州藍寶集團、浙江小小集團、浙江金輪集團、浙江徐龍食品集團、上海中凱集團等等。

從事藝術品投資20多年的張先生認為,文化產業是企業家投資的新趨勢,寶龍只是成為泉州企業在藝術品市場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分析稱,民營企業家積極“搶購”有升值潛力的中國字畫,一方面是他們資金雄厚,有急切提升公司文化品位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國家鼓勵民間資本投入文化領域,出臺了各種優惠政策。“很多企業家現在已經不再單純追求利益回報,還看中精神文化的滿足,而藝術品市場正好既能滿足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需求,肯定會成為企業家投資的一種趨勢。”

有數據顯示,在中國收藏家協會的會員中,企業家占比已經達到20%,而且比率還在不斷擴大。

投資藝術品的雙重收益

“去年2萬賣出去的一張畫,今年你想花4萬元買回來,人家都不肯賣啊。”泉州聚賢閣藝術畫廊曹燮告訴記者,“現在股市、樓市投資低迷,藝術品市場的熱潮卻正在掀起,手上有好東西的藏家都不肯輕易出售藏品。”

“有一次拍賣會,一件起拍價6萬元的書畫作品,舉到20萬元都買不下來,最后成交價直逼50萬元。”曹燮感慨道。

近年來藝術品進入“億元時代”,已經讓業界感受到資金大量流入的力量。有人士分析后稱,這些資金雄厚的企業家的進入,一方面促進了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繁榮,另一方面也不斷推高藝術品的市場價格。

據介紹,藝術品市場的火暴也導致了拍賣行傭金的水漲船高。一方面,一些小型的拍賣行為了吸引賣方,補貼賣方由于出售藏品而需要交納的個人所得稅,將賣方10%的傭金下調了。另一方面,由于市場競爭激烈了,大型拍賣行不得不投入更多人手搜尋拍品,紛紛提高了買方的傭金比率,導致運營成本上漲。“以前10%的傭金比率,現在都要15%左右了。”曹燮說。

不過,有業內人士分析說,目前民企老板們熱衷于收藏藝術品,除了看中其未來巨大升值空間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收藏品可以歸入企業的“固定資產”。根據《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古玩字畫收藏品并沒有明確被排除在固定資產外,稅務部門在征稅時,都將其默認為企業文化投資的經營成本。

如果民企通過競拍獲得藝術品,可以憑借發票作為固定資產里的經營設施項目,每年需要提取折舊列入成本,幾年下來,就轉換成“零資產”,可以免稅。但事實上,大部分收藏品的價值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增值的,企業家的資產實際上是增值了。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