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天堂/英语老师乖乖掀起裙子的/久草电影在线播放/神马电影天堂网

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百萬難買和田籽玉 美玉:一支只漲不跌的"股票"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7-21
國際金價一路飆升,玉價也隨之跟風大漲。相關調查顯示,南京玉器產品價格自去年年底開始瘋漲,漲幅最高一個月達50%。將信將疑,記者受邀前往觀江收藏館,在那里見到了中國收藏家協會玉器收藏委員會副會長吳念親。得到的答案如出一轍:黃金有價玉無價,這可是一支只漲不跌的“股票”。

  百萬難買和田籽玉

  跑遍各大玉器市場,玉石的批發和零售價格,近幾年一直保持著每年翻一番的漲幅,例如去年賣到8萬元的玉器現在已上漲到16萬元。

  某商場玉器銷售人員回憶,南京業界有個著名炒家,在新街口、太平南路都有自己的門面。去年年末,當金價從900美元/盎司開始向1200美元/盎司飆升時,就大量囤積玉料,僅和田玉原石就有5噸。短短三個月,毛利達1億。

  對此,吳念親分析,這樣的“故事”并非神話。據他了解,近十多年來,玉價已漲了成百上千倍。“都說黃金有價玉無價,玉卻是黃金、鉆石所不能及的。”

  在館內一個并不起眼的展柜里,陳放著一塊上好的和田玉籽料,潤澤生光。“和田產玉河床已被禁止開采,真正的籽料越來越少,眼前這塊早已是難得一見。幾年前的買價已有35萬。如今再好的工匠,我也舍不得雕琢了。”吳念親說道。一旁的工作人員笑稱,刻刀輕輕一劃,就是黃金萬兩。

  南京玉市有一句傳言:百萬難買和田籽玉。據說某外地買家在南京看中了一塊和田玉籽料,開價30萬元,商家不賣。就在猶豫時刻,早以130萬元的高價被別人買走。

  吳念親坦言,現在南京地區的玉雕師傅創作所需的原材料和自家藏品都是幾年前的存貨。

  玉石文化源遠流長

  新玉尚且如此,古玉更是無價之寶。觀江收藏館內的古玉藏品不少,“有些東西,外面永遠也見不到的。”

  采訪中,吳念親輕啟錦盒,向記者展示了一塊漢代玉璧。玉璧品相完美,雕工精致,尤其是龍紋圖案橫穿玉璧表面的設計精巧獨到,惟妙惟肖。他告訴記者,跟業內朋友從事海外文物回流多年,單從這些古玉來說,前幾年花幾十萬、幾百萬的價格從瀚海、蘇富比等拍來的寶貝,如今早已是無價。

  捧一杯香茗,把玩美玉,傾心私房菜,這是吳念親的生活方式。交談中得知,他和玉打了十多年的交道,從外行人變成名副其實的“玉癡”。玩玉品味人生,也從古玉中得到對文化的獨特見解。

  在他的眼中,“鉆石、黃金是一眼就能看到的美。而玉不同,它呈現出一種內在思想和氣質,所謂君子以玉比德。”

  玉器之美更來自于久遠的文明。“中國的玉文化是人類文明史上最早的文化。”吳念親說,“早在距今5000—4000年的良渚文化時期,玉文化便已發展到一個高峰。”

  看著吳念親所展示的一塊塊古玉,精良的制作工藝足以令今天的玉雕師傅驚嘆。

  本刊邀請專家鑒寶

  美玉雖然無價,但吳念親也提醒,玉器投資須以求真為前提,特別需要謹慎行事。“一些新入市的投資者不懂門道,也沒有找對圈子和師傅,很容易看走眼,竟以為地攤淘來的寶貝必然升值空間巨大。個中道理簡單,古玉怎么可能只賣幾百塊錢。”

  對普通的老百姓來說,最擔心的就是買到假的藏品。有些人窮其一生,花大價錢買來的寶貝也許就是假的。鑒別收藏,這門深奧的學問,不但要有經濟實力,還要深入了解、學習,找對門路,實踐經驗更是必不可少。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