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天堂/英语老师乖乖掀起裙子的/久草电影在线播放/神马电影天堂网

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董作賓甲骨文真跡現身 收藏者十多年不知是寶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6-13
成都6月12日電(鄭啟友 陽明)“要不是經過專家鑒定,我還不知道這幅甲骨文書法作品就是甲骨學家、古史學家、‘甲骨四堂’之一的董作賓的真跡。”11日,家住四川宜賓縣橫江鎮的胡先生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高興地告訴記者。


  胡先生小心翼翼地褪去塑料口袋,打開報紙包裹著的書法作品,按順序一一小心鋪開,向記者展示了自己收藏的“寶貝”。記者看到,這幅甲骨文書法作品紙張顏色已泛黃且周邊有些破損,但其他地方還比較完整。

  “10多年前,我弟弟在家里洗澡時,無意間在松動的磚墻里發現這幅甲骨文書法作品,由于不認識上面的字體,幾乎沒有對外人透露過。”胡先生說,當時,家人估計這是自己的曾外祖父李德飏遺留下來的。

  李德飏,字龍言(1867-1950),宜賓縣橫江區回龍鄉(今復龍鎮)人。李德飏之父很有學問,一直在地方教書,德飏自幼即從文讀,稍長,喜歡經史研究,注重天文、地理之學,尤好收藏金石、書、畫經典之物。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李德飏考中文生,光緒三十年入云南昭通書院掌教,期間與得意弟子趙華杰交誼甚好。1911年6月趙華杰(同盟會員)從日本留學回國,在橫江關河流域發動反清起義,李德飏積極相助,為其出謀劃策,并且捐獻錢財,支持趙華杰的活動。辛亥革命后,李德飏無意政治,遂立身從教,由于學識淵博,從教的五十年中,受聘于宜賓城內和西南各大學校。1944年,國民黨中央甲骨文字研究院遷來宜賓李莊,院長董作賓得知重慶慶云堂出版的通書作者為李德飏 ,便專程前往回龍拜訪他。拜訪期間,董作賓發現李德飏早期協助父親制造的渾天儀,用紫銅制造,重約五十斤,上面布有天頂、地殼、赤道線、太陽公轉、自轉、七政經緯、日月運行、星斗轉移、四時八節、廿四節氣等天文圖案,十分精致,軸上還刻有“明東公監制”。李德飏將“渾天儀”贈送給了董作賓,董作賓當時就留下一幅墨寶作為回贈給了李德飏。

  胡先生說,1950年,曾外祖父李德飏去世后,這幅墨寶就沒有了下落。“由于不認識上面的字,就不知道具體的內容,所以一直以來幾乎沒有對外人透露過。”

  為了求證作品的文字內容,胡先生持藏品專門請教了宜賓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宜賓市文化局創作室主任張興明。張興明告訴他,這幅甲骨文書法作品稱為“龍門對”。也就是說對聯的字數多了,不能直書一行,則寫為兩行,上條由右而左,頭行字多末行字少。下條由左而右,亦頭行字多,末行字少,相對掛起,對聯像個“門”字,故稱之為“龍門對”。作品上款為“龍言先生大方家正之”,作品上枝為“天文傳新觀天日月星晨眾象昔有七政歷”,下枝為“龜學名山示人東西南北四方今之五行家”,作品下款為“三十年一月辛未作賓集契文”。

  今年6月5、6日,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故宮書畫部的副主任金運昌隨央視“尋寶—走進宜賓”節目來到宜賓。胡先生當面請教了金運昌以證作品真偽。

  金運昌在鑒定后說,“這幅作品是董作賓真跡。”這幅作品字形生動有致,各盡其態,富有變化而又自然瀟灑,不愧為甲骨文書法中的杰作。從文字內容來看,是作者高度贊揚李龍言在天文、地理之學的造詣所作的甲骨文書法作品。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