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值空間大 2000元淘來漢鏡一年升值10倍多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9-12-01]
近幾年,以前長期屬收藏冷門的古代銅鏡頻頻在大型拍賣會上大規模亮相并以高價成交,特別是不久前結束的中國嘉德2009秋季拍賣會銅鏡專場中,一面唐代海獸葡萄紋鏡,以268萬元人民幣的成交價創出銅鏡新世界紀錄,成為新的“銅鏡王”。銅鏡價值的回升,不僅讓銅鏡收藏者們興奮不已,也讓許多藝術品投資者內心打量著:未來銅鏡的升值空間有多大?昨天,記者來到水木秦淮街區的南藝后街古玩市場實地了解,專門收藏古銅鏡的“吉晶齋”店主周邦林以自己的經歷向記者展示了銅鏡收藏的價值回歸趨勢。
收藏銅鏡升值空間大
據周邦林介紹,IT出身的他個人收藏銅鏡已有6個年頭,雖然時間不長,但也已攬集了數百面銅鏡,并在南藝后街古玩市場擁有自己的古玩店專營銅鏡,閑暇之余還在國內一家知名的收藏論壇擔任管理工作,在圈內算是小有名氣。“古代銅鏡是集觀賞、實用于一身的藝術品,在現代社會古銅鏡不論是藝術性、歷史性,都有非常高的學術研究價值,是不可多得的收藏品。但相對于錢幣、玉器、瓷器等比較成熟的收藏門類來說,銅鏡收藏還處于相對稚嫩的初始階段,有非常大的發展和升值空間。”談起銅鏡收藏前景,周邦林很有心得。
2000元漢鏡升值10倍多
“6年前,銅鏡收藏行情還處于低谷,當時一枚好的銅錢要上百萬,而一面漢代的銅鏡才千元左右。”周邦林告訴記者,他覺得銅鏡的價值被低估了,一面好銅鏡的價格應該更高。
于是他潛心專注銅鏡收藏,短短數年,不僅收獲良多,其中還有不少“撿漏”的故事。2005年他在洛陽一家古玩店看到,該店角落里有面銹色斑斑的銅鏡,憑眼力他認準東西不錯,于是跟店主一番討價還價之后花2000塊買下來,回來后做了浮銹處理,果然是面精美的漢代走獸邊紋規矩鏡。他透露,時隔一年,這枚銅鏡就被一徐州收藏愛好者以2萬多的價格買走。
“望聞聽切”辨別銅鏡真偽
據業內人士介紹,古銅鏡的價格首先取決于其制作的年代,戰國時期和唐代的銅鏡價格最高,其次是漢代銅鏡,宋、元時代的銅鏡價格相對較低,明、清時代的銅鏡價格更低。
據悉,目前市面上的漢唐銅鏡仿品很多,這類銅鏡從宋代就開始有仿造的了,現在新仿品幾乎可以以假亂真。其實真品漢鏡花紋精美清晰,黑漆或水銀沁入器體,不易拭去,而宋代后仿制和當今新仿的漢鏡,采用真品翻模鑄造而成,花紋不甚清晰,顯得模糊,銅質呈黃紅色,黑漆或水銀顏色死,本身光潔度差。
周邦林告訴記者,鑒定銅鏡基本概括為“望、聞、聽、切”。望,即看器物的形制,包漿,品相等。聞,即近距離聞器物的味道,很多低仿器有酸味和腥臭味,而老東西一般有土味或無味。聽,就是輕輕敲擊器物,仔細聽其發出的聲音,真東西的聲音一般很干脆,而偽器的聲音一般很清脆帶回音,有傷的器物聲音一般都有拖沓的感覺。切,就是上手仔細觀察銹色是否入骨,是否有修補等。“建議藏家們結合以上幾點來綜合鑒定,只要有一點不過關,就一定要放棄。”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