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精品:逆市最佳避風港 行家正全力入貨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8-11-28]
一場措手不及的金融海嘯不但席卷了金融市場,藝術品市場也深受波及。據行內最新數據顯示,蘇富比2007年的年報中應收賬款達到8.35億美元,其中大部分為2007四季度的,這一數據較2006年增長了一倍多。在11月初結束的蘇富比秋拍會中,中國當代藝術品共成交203件,平均每件成交價107萬港元,較春拍的每件158萬港元降低了32%。
行家正在暗中全力入貨
大部分市場中人將藝術品市場“受襲”歸結為當代藝術在市場上的過度炒作。錦龍堂畫廊主持人周炎德也對此忿忿不平:“以前叫價三五萬元的東西,突然間賣到幾千萬元,這種升值太不正常了。如果在幾年間翻個八倍十倍,還基本符合市場規律,市場怎么可能不崩潰?”他堅信如果藝術品市場按照2005年的發展幅度上升,即使面對金融危機也能平穩過渡,市場上不會出現所謂的“恐慌論”。
雖然許多投資者紛紛表示對市場失去信心,卻有一群沉浸市場多年的“老戲骨”暗自歡喜。有行內人士透露,許多在公開場合大喊世道不景氣的行家,其實暗中正在全力入貨,把握自2003年后難得出現的市場時機。
一名靠藝術品發家的畫商毫不掩飾自己此時大量入貨的“快意”:“最近買了300多萬元的畫,都是以前不可能挑到的。” 該位張老板甚至偏激表示:“多少傻瓜用幾萬元、幾十萬元買下的垃圾,現在只剩下紙而已;我們手里只有近現代大名家的東西,什么時候都虧不了?!?
“市場還是應該回歸到基礎”,廣州嘉德副總經理許習文表示,在經過市場大起大落后,理性的收藏者們發現只有經典的、被歷史和評論界所認可的藝術品才具有真正的價值。而廣東市場向來有注重近現代名家作品的傳統,受市場影響程度較低。在下周六即將舉行的廣州嘉德冬拍上,嶺南名家書畫、中國書畫、仁風館藏扇畫、明鏡書屋珍藏中國書畫等專場均以近現代名家作品為主,有意借機對市場進行理性引導。
從多家拍賣行冬拍拍品中可發現,部分作品估價略低于夏拍,應該是拍賣行有意順應市場的調整;但也有個別精品價格比作者的市場定位還高,如趙少昂幾件大幅作品均價近10萬元/平方尺,精品價格不為市場所動。嶺南畫壇另一位大師人物黎雄才先生的作品表現更為突出,在2005年~2006年時,其一幅8平方尺左右的作品叫價20萬元也偶有流拍,而目前叫價30多萬元也多人競拍。
大家作品價格不斷上升
“大家都喊金融風暴來了,但這些大家作品的價格還是上升”,許多行家都堅信,真正被歷史定位的藝術家作品不受金融風暴的影響,目前嶺南畫壇中一批老一輩畫家的作品價格與北方同輩畫家相比還有很大距離,數年后整體市場堅挺向上時,他們作品的價位將不可同日而語。
“我花600萬元買的別墅幾個月縮水成500萬元,在股票2000點時抄底,入貨的300萬元又打了水漂,看來想‘翻生’至少也得三五年”,最近股市、樓市兩失意的蔡老板心灰意冷,悔不當初沒有聽好朋友的勸告,把資金用于購買一批近現代名家的書畫。
而提前將資金換成齊白石、張大千、黎雄才作品的劉先生表示,名家精品就是投資者最好的避風港。下周六廣州藝術品拍賣重頭戲——廣州嘉德冬拍序幕即將拉開,專家認為,能在逆市中繼續堅挺的作品將在此次拍賣中逆市上揚。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