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牛市步入盤整期 完成戲劇性的轉身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8-06-03]
仔細觀察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前的當代藝術專場,情況也不容樂觀:嘉德、華辰、瀚海,三家公司的成交率都僅徘徊在百分之六七十。5月21日舉行的匡時春拍,當代藝術品專場成交率更是只有60%
從4月9日香港蘇富比的“仕丹萊”重要當代中國藝術珍藏專場,到5月28日北京保利的現當代中國藝術夜場拍賣,2008年的春季藝術品拍賣完成了一個戲劇性的轉身。
在宏觀經濟不明朗的預期之下,香港兩大拍賣行以雄厚的實力維持了局部繁榮,但香港藝術市場的熱度卻沒有蔓延到內地。火爆不再的傳統藝術品市場、一波三折的當代藝術市場,由“非典”開啟的國內藝術品市場熱潮,終于復歸平靜。而在大災之后,等待我們的是又一波瘋狂,還是更為兇險的盤整?一切都是未知數。
“藝術品市場是宏觀經濟小窗口”
今年春拍是在兩種對立的言論中拉開帷幕的:一方認為股市震蕩后,會有一部分游資刺激藝術品市場,從而引發一波升勢。香港蘇富比買氣充足的拍賣現場,和嘉德創歷史新高的9.93億總成交額,似乎都驗證了這種說法。然而隨著內地春拍的推進,另一種看法逐漸占了上風:“股市是宏觀經濟的大窗口,藝術品市場是宏觀經濟的小窗口,股市不好,藝術品市場從根本上也好不了。”
“和2005、2006年的高峰相比,今年藝術品市場沒那么火爆了,這是好事。”在北京華辰拍賣公司董事長、內地拍賣行業元老甘學軍的眼里,如今的藝術品市場就是兩條簡單的曲線,而今年的股市震蕩只不過略微加速了曲線的運動:傳統藝術品這條曲線在2005年就達到了高峰,今年已經回歸常態。精品仍能拍出高價位,對于普通的作品,買家則不再盲目加價。而當代藝術品這條曲線的高峰則出現在了去年底,回落幾乎是接下來必然的趨勢。
“不必諱言,當代藝術品的很大一部分已經是投資領域的事情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收藏了。所以如果從資本運作的角度來看,只不過是它在去年達到了高點,現在要盤整了,就這么一回事。”甘學軍說。
回觀各大拍賣行今春的動作,似乎業界對這個趨勢早就心照不宣。為了抵御這場危機,蘇富比和佳士得都出了狠招。蘇富比將自己持有股份的“仕丹萊收藏”全數拍出;而佳士得也集中全球優勢,在香港推出了首場當代中國藝術品晚間拍賣。
如其所愿,兩家公司最后分別取得了17億港元和24億港元的驕人成績。當代藝術繼續打破紀錄:曾梵志的《面具系列1996 No.6》成交額高達7536.7萬港元,創造了中國當代藝術新的世界拍賣紀錄。岳敏君和張曉剛也紛紛刷新個人紀錄:張曉剛的《血緣:大家庭三號》在蘇富比以4736萬港元高價成交;岳敏君的早期作品《轟轟》則在佳士得拍出5408.7萬港元。同場當中,還有13件拍品的成交價超過1000萬港元。
然而就在佳士得這場晚間拍賣的四天后,北京保利同樣級別的現當代中國藝術品夜場拍賣卻是以另一番結局收場。
全場65件拍品,只有49件成交。成交額最高的王懷慶的《四合》也只拍出2352萬元人民幣。陳逸飛、張曉剛、靳尚誼、周春芽的重要拍品紛紛流拍。香港兩家公司成功挺過了市場危機,但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的頹勢似乎已經難以挽回。
“現在的問題不是作品沒人要,而是價位太高”
其實保利拍前也曾預計到會有這樣的結局。可惜它沒有蘇富比那么雄厚的資本,也沒有佳士得的地理優勢。唯一可以做的只有擴大巡展范圍,和壓低保留價。但令拍賣行無奈的是,經過去年的火爆之后,委托方心理預期一時難以回歸理性,因此許多重要拍品的定價都超出了合理范圍。
雪上加霜的是,定價偏低的保利賑災義拍就定在現當代藝術品夜場的第二天。“許多大的買家在義拍中買了很多作品,但在夜場卻買得不多。”在保利現當代藝術部業務經理徐娟看來,公司可以說是“犧牲了夜場,成全了義拍”。顯然大災之際,藝術品市場也受到了影響。“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救災上,有些大的客戶甚至都已經住到災區,籌劃他們的救災資金了。”甘學軍說。
這樣的說法有一定道理,但卻未必全是如此。仔細觀察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前的當代藝術專場,情況也不容樂觀:嘉德、華辰、瀚海,三家公司的成交率都僅徘徊在百分之六七十。5月21日舉行的匡時春拍,當代藝術品專場成交率更是只有60%。
“過去當代藝術品的成交率一般都在80%以上,”嘉德油畫藝術總監劉剛坦言,“成交率下滑說明當代藝術品已經進入了一個自我調整的階段。”
“現在的問題不是作品沒人要,而是價位太高。”華氏畫廊的華雨舟也認為,當代藝術品市場已經失去了“向上的動力”。“佳士得、蘇富比這次已經拿出了最好的作品,這些精品拍賣的好壞,與整個當代藝術品的行情不能相提并論。”
但是經歷了春拍的盤整,反而讓華雨舟更加看好今年下半年的當代藝術品市場。
6月1日起,蘇富比和佳士得都將提高傭金。由原來的15萬港元以內收取25%傭金、15萬到400萬港元間收取20%傭金、400萬港元以上收取12%傭金,提高到現在的35萬港元以內收取25%傭金、800萬港元以上收取12%傭金。
雖然各方面專家都認為,提高傭金本身對于下半年藝術品市場的影響微乎其微,但對當代藝術品市場來說,卻有一個很好的“副作用”。
“對那些想利用拍賣品牌,做一些運作的機構來說,代價就更大了,這對理清和穩定市場來說,也算是一件好事。”華雨舟說。下半年各家拍賣行都將積極調整策略,更關注精品,壓低作品價位,甚至推出一些過去人們不太熟悉的藝術家的作品。“在這樣的情況下,今年下半年的當代藝術品市場還是會出現一個良好的狀態。”
藝術品市場進入持續“熊市”?
然而展望下半年藝術品市場的整體走勢,上海靜安書畫院院長、中天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宣家鑫卻沒有那么樂觀。
過去幾年,靜安書畫院的營業額每年都會增長20%到30%,然而今年一季度,畫廊的營業額卻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0%。“顯然今年上半年的藝術品市場已經受到了金融市場的影響,這一點我們畫廊是有親身體會的,而拍賣市場的表現還有一定的水分。”
宣家鑫認為,中國經濟下半年可能會出現拐點,而藝術品市場也會因此進入一個持續的“熊市”。
“這一次的下滑可能會比2006年的情況還要嚴重。2006年是‘結構性調整’,而2009年走的則是‘下降通道’。也就是說這個下跌趨勢可能會持續幾年。首先受到沖擊的就是當代藝術品,而古代和近現代書畫可能是買家最好的避風港。”
對此,甘學軍的看法相對平穩。“我覺得大幅下滑的可能性不大,相反這次地震可能會激發人們的民族精神。2003年‘非典’,所有人都覺得完了,結果‘非典’以后,市場反而火爆起來。長遠來看,只要大家對中國宏觀經濟的持續發展是有信心的,市場就不至于出現大的震蕩。”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