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大公司拍賣看藝術品市場走勢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7-01-13]
展望2007年的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還會是一個平穩發展年。但是,這一年里眾多的拍賣公司之間將出現震蕩:處于第一集團的大型拍賣公司要重新排隊,優勝劣汰;中小公司有可能出現大浪淘沙。
2006年,處于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第一集團的中貿圣佳、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華辰四大拍賣公司經營的內容,涵蓋了中國古代書畫、中國近現代書畫、中國當代書畫;瓷器、玉器、銅器、雜項;油畫、雕塑、近現代藝術;郵票、錢幣;古籍善本、碑帖拓片等項目,其市場表現足以反映出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全面情況以及明年的發展與走勢。
在2006年春秋兩季大型拍賣會上,中貿圣佳、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華辰四大文物藝術品拍賣公司,一共拍出文物藝術品11789件,成交總額249687萬元。
2006年平穩發展
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發展走勢,是受兩個坐標的運行軌跡左右著的。其中一個是每年成交總額的坐標,另一個是價格的坐標,當這兩個坐標運行的軌跡相吻合或相接近時,即出現市場發展的高潮,一般時期即為平穩發展期。因為文物藝術品是一種不能再生,同時又是文化和科技含量極高的特殊商品。這種特殊的商品屬性,就決定只要世界經濟穩定發展,它就只能增值,很難落價,價格坐標的運行軌跡也就只能升高,不會下降,只有升高的速度快與慢之分;而影響每年市場成交額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市場投放量的多少和高價位拍品的多少。投放數量大,同時高價位的拍品多,成交額就會大,否則就會小。
業內普遍認為2003年、2004年到2005年春季是我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第二個高潮期。從2005年秋季,轉入平穩發展期,各個拍賣公司也都適時調節減少了拍品的市場投入量,當然成交額就減少了。如2006年中國嘉德、中貿圣佳、北京保利、北京華辰四大公司,成交額為249687萬元,比2005年這四大公司成交額340553萬元少90866萬元,減少了26.7%。但是,這四大公司市場投放量也是從2005年14363件減少到2006年的11789件,減少了2574件,也是減少了11.6%。更何況2006年四大公司成交超百萬元的投入量為320件,比2005年的571件少了251件,減少了44%,當然2006年的成交額,比2005年下降了。所以,我們認為,2006年是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平穩發展年。
古代書畫穩步提升
中國書畫經過十幾年來市場的培育,廣大收藏家對于古代文化的修養有了顯著的提高,中國古代書畫的價格隨之穩步提升,尤其是有著錄或者是經過名家收藏、名家鑒定、名家題跋的古代書畫,價格的提升更為明顯。
2006年這四大公司一共成交中國古代書畫998件,成交額53305.4萬元。從數量上看,古代書畫998件雖然僅占成交總數量的8.5%,但是,成交額卻占四大公司成交總額的21.3%。由此不難看出,古代書畫在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所占的舉足輕重的位置。
特別是中貿圣佳公司在2006年春季拍賣會上成交古代書畫111件,成交額10923萬元,每件平均98.4萬元。其中惲壽平的《載鶴圖》以1111萬元成交;在2006年秋季拍賣會中,247件古代書畫,成交216件,成交率87.4%,成交額高達16865萬元。乾隆帝的《仿唐人應真圖》手卷,底價為680萬元,以1870萬元成交。
中國嘉德公司推出的古代書畫也有不俗的表現,趙左《溪山無盡圖》手卷,以1100萬元成交,2006年春季拍賣會上推出的石濤《蓬蓮社》,底價為580萬元,以1177萬元成交,提高了兩倍。
精品帶動市場人氣
2006年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之所以能夠在平穩發展期得以回升,也是因為有一批文物藝術品
精品的出色成交,給予打造與支撐。如中國嘉德公司在2006年春季拍賣會上,一件清乾隆《粉彩開光八仙過海圖盤口瓶》,以5280萬元成交,創造了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有史以來的最高價,這是一個真正的、真實的最高價。此一件拍品的成交額,占中國嘉德公司整個“瓷器工藝品翡翠鉆飾”專場139件拍品成交總額10038萬元的52.6%,其精品的作用顯而易見了。中國嘉德公司在2006年秋季拍賣會上,清乾隆《清宮花梨木雕落地罩》以638萬元成交,占“瓷器工藝品家具珠寶”專場186件拍品成交額4378.4萬元的15%。清乾隆《脫胎朱漆題詩菊瓣形蓋盒》以550萬元成交,占“存仁堂藏瓷器工藝品”專場36件拍品成交額1566.7萬元的35.1%。特別是中國嘉德公司推出的“靜觀居藏近現代九家珍品”專場,一共推出9位藝術家的10件精品,全部成交,有9件超過百萬元,成交額2983.2萬元,每件平均298萬元,其中李可染的《丹霞楓林》,以748萬元成交,都充分證明了文物藝術品的精品,對于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回升的巨大拉動力。
中國書畫在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中,占有重要份額。2006年中貿圣佳、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華辰四大拍賣公司,中國書畫成交總額為146892.7萬元,占這四個公司全部成交總額249687萬元的59%,因此說中國書畫這個門類,在文物藝術品各個門類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在中國書畫的古代書畫、近現代書畫、當代書畫三個部分中,還是靠古代書畫精品的支撐。譬如,2006年四大公司一共成交中國書畫5094件,古代書畫成交998件,僅占中國書畫總數的15.6%,但古代書畫成交額卻達53305.4萬元,占全部中國書畫成交總額的36.3%。四大公司的中國書畫成交超過500萬元的有28件,古代書畫占有22件,近現代書畫僅6件;超過千萬元的有8件,全都是古代書畫,古代書畫中的精品,對于書畫市場的提升起著決定性作用。
瓷器玉器徘徊不前
中國嘉德、北京華辰、北京保利3家公司推出的瓷器、玉器等一共成交860件,成交額28762.9萬元,大體與2005年持平。
瓷器、玉器、雜項等門類的文物藝術品的精品,在中國大陸貨源更顯匱乏,所以,此類文物藝術品最高價位,都是在海外創造的。瓷器、玉器、雜項等文物藝術品門類的精品,在歷史上創作和生產的數量就比較少,再加上此類文物藝術品極易損壞,存世數量更為稀缺了。回想中國大陸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興起之初的幾年,也就是從1994年至2000年左右,信譽好的大型拍賣公司,還能從民間或者是經營過文物的國營企業,征集到一些明清兩朝官窯瓷器以及比較珍貴的玉器、家具、文玩等。這些貨源經過多年的征集拍賣已經告罄,而收藏家從拍賣市場購進的這些文物藝術品又極為惜售,使得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不能形成良性循環。
當代書畫顯現疲態
油畫方面,2006年中國嘉德、
北京保利、北京華辰一共成交885件,成交額44109.8萬元。但是,從春秋兩季的兩次大拍成績來看,其趨勢卻是大幅度下滑的。如春季成交600件,秋季成交285件,減少了315件。春季成交31505.4萬元,秋季成交12604.4萬元,減少了18901萬元,甚至2006年秋季成交額,比2005年秋季成交額28373萬元,還減少了15768萬元。
2006年中國當代書畫,中國嘉德、中貿圣佳、北京保利、北京華辰四大公司,一共成交1075件,成交額14358.9萬元,與2005年四大公司一共成交945件,成交額14424.9萬元大體持平。但是,因為2005年春季拍賣會期間北京保利公司尚未成立,缺少了保利公司一場春拍結果,數字也就缺少了說服力。如果從2005年秋季以來的3場大型拍賣會成交情況來看,2005年秋季拍賣會,四個公司一共成交502件,成交額8656.1萬元;2006年春季拍賣會,四個公司一共成交601件,成交額8117.5萬元,下降了538.6萬元;2006年秋季拍賣會,四個公司一共成交474件,成交額6241.4萬元,比2006年春季拍賣會又下降了1876.1萬元,三場拍賣會出現連續下滑的走勢。
中國當代油畫和中國當代書畫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之所以出現下滑的趨勢,原因是多種的,首先是這兩個門類藝術品的創作者,幾乎是每時每刻都在不停地創作,作品也在不停地產生與增多,收藏家是買不盡收不完的。其次是這兩個門類的藝術品的價格躥升得過高過快,大有炒作之嫌。第三是市場投放量過大,眾多拍賣公司蜂擁而上舉辦拍賣會,創造者大量提供作品,收藏家大量提供藏品,畫廊大量清倉出貨,把市場搞淤了,剛剛出現的市場好勢頭,被自己整蔫了。
對于當代中國書畫和油畫,我們認為還是應該按照國際市場模式,先進入第一市場,藝術家與畫廊簽定合同,藝術家只進行創作,不負責經營,畫廊負責宣傳包裝銷售,經過一段歷史時間的冶煉,然后再進入第二市場,即藝術品拍賣市場,這對于藝術品市場的健康發展是有好處的。
存在問題與今年走勢
2006年雖然平穩地度過了,但是,問題仍是眾多。
首先是征集拍品難,尤其是征集到精品更難。文物藝術品的不可再生性,決定了貨源只能越賣越少,再加上我國的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
剛剛興起十幾年,進入拍賣市場的收藏家,正處在加大收藏的興頭上,沒有出貨減倉的觀念,不像國際大型拍賣行經過200多年的發展與運作,形成了老的收藏家不斷出貨,新的收藏家經常進入市場的良性循環。特別是新的文物藝術品拍賣公司如同風起云涌,大量增加,使得僅有的貨源更陷入僧多粥少的局面。
其次是假拍、假貨、假鑒定。在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進入21世紀的這幾年里,假拍這種惡劣行為膨脹到令人發指,難以容忍的地步,這種行為讓國際同行所不齒,丟了中國人的臉。
第三是文物藝術品拍賣業的稅收太高。在國際上,各個國家為了鼓勵文物藝術品進口,都實行免稅辦法,對于企業從拍賣市場購買文物藝術品,捐獻給博物館,實行抵稅、減稅的辦法進行鼓勵。惟有中國對于文物藝術品拍賣業實行高稅制,這不利于文物藝術品拍賣事業的發展,也不利于文物藝術品的回流。
展望2007年的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我們相信,還會是一個平穩發展年。但是,這一年里眾多的拍賣公司之間將出現震蕩。首先是處于第一集團的大型拍賣公司要重新排隊,優勝劣汰。因為面臨著嚴峻的困難,對于每個大型拍賣公司來說,都是一座必須跨越的火焰山。跨越的本事,就是多年積累的誠信、多年積累的人才、多年積累的規范操作。任何投機取巧、掩耳盜鈴的假拍,都已經黔驢技窮,被人識破,毫無用處了。其次是對于中小公司,嚴峻困難面前,有可能出現大浪淘沙,要做好轉產倒閉的思想準備。這是市場發展的規律,市場的規律是嚴酷無情的。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