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落大勢突顯 書畫市場火爆誰受益?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6-09-05]
近來,書畫作品價格和成交率出現了一些回落。去年秋拍上半程中國書畫雖還持續著春拍的火爆,但從11月下旬北京榮寶秋拍結束,隨后開拍的公司業績就開始出現一些回落,到12月上旬中貿圣佳和翰海秋拍結束后,整個書畫市場回落大勢突顯。而今年的藝術品拍賣,不管是成交率還是成交價位(底價成交或估價內成交甚多)、不管是北方公司還是南方公司均呈明顯下滑態勢。這說明大部分買家對一些拍賣公司和坐莊大戶們在藝術品市
場上的過分炒作有了認識。我們再回頭盤點一下,看一看書畫市場在火爆時到底是誰在受益。
首先是書畫藝術品拍賣公司得到益處。不管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都在這火爆的書畫市場中受益。一些操作正規的大拍賣公司不但在經濟上受益頗豐,在品牌價值上也日益壯大,可謂名利雙收。小拍賣公司如是正規操作的,也賺到了一些本錢。一些不正規操作的,則大發知假、賣假的橫財?;鸨瑫r受益的這些藝術品拍賣公司,在市場冷靜下來后,也會出現一些壓力,大公司需要面對書畫市場新狀態調整市場策略,而不正規操作的小公司則面臨著市場優勝劣汰的整合。
另一個受益者就是一些參與名家書畫投資炒作并已基本出完貨的大戶們。這些坐莊的大戶,在各大拍賣公司大進大出,利用炒作哄抬起書畫作品價格,拋出他們低價時買進的名家書畫作品(包括一些假貨),在市場特別火爆的時候,日進斗金對他們來說是不夸張的。京、浙、寧、滬幾個大莊家現在個個都是身價幾千萬甚至上億了。坐莊的大戶屬短線投資人,不是真正的書畫收藏家。這類人在書畫藝術品市場“井噴”后大量進入市場,和一些非大戶但也持短線投資心態的投資客相加,其人數遠超過以收藏為目的進入市場的收藏者。
受益最豐厚的可能要算是名家書畫作品的造假者了。這些人利用這前所未有的市場氛圍,利用大量初次涌入市場、經驗不足的陌生買家,加緊“工作”撈足了一票。如京城一書畫仿家,現已移居海外,但每年春、秋兩季國內書畫藝術品大拍,他必定回國。此人身懷“絕技”,以制假徐悲鴻、李可染、黃胄等北方書畫大家偽作聞名于書畫玩家圈內。近幾年國內藝術品拍賣會上,其偽作經常上拍,并有不俗的“成績”,已斂財數千萬元,并用拍賣掉的偽作款直接在拍賣行買下名家書畫真跡近百幅。他是一條龍制假流水線,他負責仿,底下有“馬仔”專門送拍賣行拍賣。書畫市場火爆時他更牛了起來,誰要他的仿作,就必須現錢買斷,按仿作水平高低定價。按他所說,亂真之作也要百里選一才行。至于他把名家書畫仿品直接在國外出版,再以“回流”之作名義進入國內拍賣行和書畫市場,其價格有時就是“天價”了?,F在大拍賣行對他的仿作已有了一些認識,關把嚴了,“貨”難送了,中、小拍賣行就成了他的主戰場。
當代書畫家也是這火爆書畫市場的受益者。隨著近現代名家書畫價格爆漲、古代大家書畫精品牛氣沖天,當代書畫家的作品在價格上也有了突飛猛進的漲勢,不但有真才實學的當代書畫名家作品創出了天價,就是稍有知名度的畫家也通過炒作把作品賣出了相當高的價格,把幾年后的飯都先吃掉了。
還有一些人也得到了益處,那就是真正想買好作品的書畫收藏者。因為市場好了,雖然泥沙俱下,但好的書畫作品因有好價格于是大量涌入市場,進入市場的名家書畫精絕之作便多了起來。一些既有好眼光又有閑錢,并真正想買名家書畫精品力作的收藏者選擇的余地就大了,能見到和可能買到的好東西就多了,只是因為書畫市場過于火爆,價錢上貴了一些,但對于想買好東西的人來說,稍貴一些總比見不到好東西強,這也許是收藏的緣分到了。
來源:文匯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