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天堂/英语老师乖乖掀起裙子的/久草电影在线播放/神马电影天堂网

您的位置:首頁 > 市場分析

蘇富比副總裁:中國當代藝術作品獨具特色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6-02-22



  唐冠科在蘇富比30多年間,足跡踏遍了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習慣于在長途跋涉中捕捉市場行情,發掘優秀的拍品。他說:“如果和其他人一樣長期呆在辦公室里,我可能永遠也只是個藝術品拍賣市場中的跟隨者。”

  “每年,我幾乎有一大半的時間都在旅途上。周游各國,搜尋拍品,這就是我的工作。”1月中旬,蘇富比副總裁唐冠科(Joh n L .T an cock)來到上海,細數在蘇富比30多年間的工作歷程,他說,“很多啟示都來自旅行。在四處拜訪私人收藏家的過程中,我不僅尋找到名家名作,還敏銳地嗅到了藝術市場的不同風向。”

  從1972年開始成為紐約蘇富比拍賣行的一員開始,唐冠科首先在蘇富比建立了當代藝術部,策劃了世界上第一場當代藝術作品的專場拍賣,開創了當下如火如荼的國際當代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先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唐冠科前往日本東京蘇富比拍賣行。憑借其獨到的眼光,他在日本打開了原本并不被看好的印象派畫作市場,使日本收藏家一度成為印象派畫作最重要的追捧力量。

  唐冠科將自己職業生涯取得的成就,歸功于他最熱衷的旅行。

  走遍美國,帶動當代藝術品拍賣風潮

  29歲的唐冠科第一次引起蘇富比拍賣行的注意,是因為他的博士論文著作——一本研究著名雕塑家羅丹的書。那時,他已經在費城美術館工作了5年。第一次接到蘇富比的邀請電話,他感到十分開心:“在美術館的工作并不是不順心,但我必須長期呆在館里,不能去國外四處行走——這多少讓人感到有些遺憾。”

  唐冠科并沒有過多地考慮,就答應了蘇富比的邀請,成為蘇富比一員:“對于當時的我來說,蘇富比最吸引我的,就是工作的靈活性。我終于可以借此機會四處走走了。”

  沒想到,唐冠科進入蘇富比工作后的第一次出訪,就讓他作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我從紐約出發,在美國國內四處拜訪收藏家。我首先去了當時在美國非常有名的收藏家Scull夫婦家里。”

  唐冠科說自己剛剛踏入Scull夫婦的家門,就被驚呆了。正對著廳門的地方掛著一幅巨大的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的絲版網畫。餐廳里、客房里、書房里,甚至連樓梯旁的墻壁上,都掛滿了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越來越多的當代新興藝術家已經開始受到大眾的關注,波普藝術作品也開始普遍地出現在市場上,但古典主義的油畫、雕塑和瓷器仍然是藝術拍賣市場上的主打。

  從那次旅行中,唐冠科預感到,中產階層將會成為藝術品收藏中不可忽視的力量,于是,他向蘇富比紐約總部提出了建立一個當代藝術品部門的建議。1973年,蘇富比紐約拍賣行進行了第一場當代藝術品拍賣,成交率高達90%以上。許多人對這樣的結果感到驚訝,而唐冠科卻一點也不感到意外,他說:“當代藝術品走熱,是遲早的事情。我只是先發現了這一點而已。”

  游歷日本,掀起印象派畫作拍賣熱點

  1980年左右,唐冠科被調任日本東京,成為蘇富比東京拍賣行總裁。許多西方人到日本生活初期,都會覺得十分不適應,而唐冠科卻說當時自己十分興奮:“那時候,我已經幾乎游歷了歐洲的所有國家,但對亞洲這塊土地仍然感到十分陌生。”

  唐冠科開始在日本繼續他的環游之旅。有一次,他在一家大阪市區的書店里看到許多介紹西方油畫的圖書和畫冊。他隨手拿起來翻了翻,一個好心的售貨員告訴他,這類圖書非常暢銷,往往一上架就賣得差不多了。

  “當時的蘇富比東京拍賣行比較關注傳統的水墨畫作品。中國的,或者日本本土的水墨畫一直是拍賣中的熱點。”唐冠科解釋,在藝術品市場中工作的人常常有這樣一種誤解;本土藝術家的作品總是比較受本土收藏家的追捧。這也是沒有太多拍賣行會在日本進行大規模西方油畫拍賣的原因。但是唐冠科覺得自己應該扭轉這種思維定式:“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經濟上已經有了巨大騰飛。同時,我在長期旅行的過程中,發現越來越多的日本人開始周游世界,遷居于其他國家。”唐冠科想,無論是從經濟實力,還是從審美趣味上來看,日本人已經開始成為國際性的收藏家。而印象派作為當時藝術拍賣市場中最受歡迎的畫作,應該也會引起日本人的興趣。

  唐冠科再一次證明了,他的預感是正確的。自從他在日本蘇富比的拍賣中推出印象派經典畫作之后,日本的大財閥們開始將目光投向了西方經典油畫。即使是在全球經濟并不景氣的上世紀90年代中期,日本人購買印象派作品仍然占據了蘇富比同類藝術品拍賣總數字的30%到40%。

  對于這次漂亮的決策定位,唐冠科總結說:“如果和其他人一樣長期呆在辦公室里,我可能永遠也只是個藝術品拍賣市場中的跟隨者。”唐冠科的多年旅行,培養了他對藝術品市場的敏感性:“只有走到世界各地的人群當中,我才能及時地嗅到藝術市場上的風向變化,永遠做一個領航者。”

  現年63歲的唐冠科說,自己已經踏遍了全球的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習慣于在長途跋涉中捕捉市場行情,發掘優秀的拍品。這些,已經成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采訪結束的時候,他故作神秘地對《第一財經日報》說:“此次中國之行,我發現中國的當代藝術作品與歐美作品相比,獨具特色。相對于發展滯緩的歐美當代藝術而言,它顯得十分有活力。在紐約舉行中國當代藝術的拍賣專場,這一天很快就要到來了。”


(信息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