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高價時代"的市場標志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12-12]
在始自2003年的這一波中國藝術品價格的大升浪里,吳冠中是市場中的標志,也是價格整體抬升最高,單價漲幅最大的在世畫家。
根據截止到本月的拍賣市場的記錄,吳冠中作品的上拍總量已經達到了848件,成交總量達到了576件,成交比率為67.92%,總成交金額更達到了62892.14萬元。從單價而論,173件作品在拍賣市場創出了百萬級以上的成交記錄,17件作品拍出了500萬以上的成交記錄,2件作品的拍賣成交記錄已經超過1000萬元的關口。北京保利2005秋季拍賣會上,吳冠中的《鸚鵡天堂圖》以3025萬元人民幣成交,創出了歷史新高。而在稍早的春拍期間,北京榮寶也以187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拍出了吳冠中的精品《黃土高原》。
即便是市場資深人士都對吳冠中作品價格的飛漲驚詫不已,謂之為中國藝術市場中的“吳冠中現象”。但通過近觀吳冠中作品的價格生成,我們不難對其發展軌跡可以做出如下的歸納。
吳冠中作品進入藝術市場相對較早,時間大約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就憑借與眾不同而個性張揚的藝術面貌,受到海外收藏群體、藝術經紀群體的極大關注。1984年左右吳冠中的藝術作品開始走向國際舞臺,1987年至1988年,是吳冠中作品價格發生重大轉折的重要時期。在這兩年內,吳冠中的藝術在全亞洲的范圍內確立起了崇高的藝術地位,這期間舉辦的各種重大藝術活動,也引起了亞洲藝術市場的極大震動,而1987年9月香港藝術中心主辦的“吳冠中回顧展”作品在開幕40分鐘內全部售完,更說明了吳冠中作品已經凝聚起了旺盛的買氣。
以1989年彩墨作品《高昌遺址圖》在香港蘇富比以187萬港幣拍出為標志,吳冠中的作品形成了第一波的價格升浪。翌年3月,油畫《巴黎蒙馬特》在佳士得拍賣中以104萬元港幣拍出,則進一步夯實了價格上漲的基礎。1992年吳冠中成功登陸世界頂級博物館大英博物館舉辦個人畫展,以此為基點激發起了其作品市場價格的第二波升浪。事實上,2004年開始吳冠中的市場價格已經形成了第三波升浪,這是由國內機構性投資與海外著名收藏群體聯動而所主導的上漲行情。雖然投資風險日趨增大,但吳冠中作品的上漲空間猶存,國際市場支撐力猶在,而吳冠中小幅作品極高的投資收益率也在進一步化解投資的整體性風險。
“吳冠中的周圍”相關藝術家的行情分析
林風眠
林風眠是吳冠中早年在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就讀時的業師,也是吳冠中推崇備至的中國近現代繪畫大師。林風眠的藝術作品進入市場較早,20世紀90年代初期在市場力量的多方角逐下林風眠藝術作品的價格出現了第一波的上漲行情。90年代后期出現第二波上漲行情的形成,目前,林風眠作品的價格處于第三波上漲行情之中。今年上半年是林風眠作品價格急速沖高的時期,甚至可以說達到了階段性的高點。2005年秋季,林風眠油畫作品的價格有所回落,目前的價格回落是對前期價格巨額漲幅的一種盤整,但不會形成破位而下的形態。
朱德群
朱德群與吳冠中同校學習,1955年赴法國巴黎定居并成為著名的旅法藝術家。朱德群進入市場的時間稍晚于趙無極,因此20世紀80年代的油畫價格比趙無極要低50%左右。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期,有不少藏家認為他和趙無極的藝術水準差異不大,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故而開始收納其作品,由此也吸引了不少經紀人和畫廊對其進行大規模的運作。2000年后,朱德群的油畫價格開始一路飛漲,其中在我國臺灣、香港以及大陸地區漲幅最大。朱德群作品的價格成長具有海內外聯動的特征,目前市場對其價格走勢一致看好。
蘇天賜
蘇天賜是林風眠晚期最重要的學生之一,現任教于南京藝術學院,是中國南方重要的油畫家之一。蘇天賜作品在市場上一直不是特別熱門,原因是市場流動率少,多數人還沒有充分了解畫家真實的藝術價值。因此市場行情一直沒有啟動。進入2005年,蘇天賜的畫價開始上漲,在拍賣市場中的成交率高達100%,這表明蘇天賜的作品已經受到買家的普遍追捧。加之近期收藏家們對林風眠、吳冠中的熱衷不減,因此蘇天賜的作品具備成為熱點的可能性。
王懷慶
早年的王懷慶就讀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學習期間即受到了吳冠中的影響,并沿著吳冠中的道路,努力拓展中國油畫當代性的新途。其代表性的作品介于傳統、現代之間,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面貌。王懷慶的作品很早就進入到一級市場畫廊,20世紀90年代即有海外畫廊開始經營推廣他的作品。之后,一些亞洲地區的畫廊也開始全面代理其作品。90年代末以來,他的作品價格一直處于相對穩定的高位。2004年開始王懷慶的作品價格上升明顯,形成了新一波的價格行情。
來源:上海證券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