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天堂/英语老师乖乖掀起裙子的/久草电影在线播放/神马电影天堂网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中國文物迎暑期“出差”熱潮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5-07-02




  杭州7月2日電(林波)7月2日,在浙江嘉興博物館,宋孝宗的手詔墨痕猶濕、文徵明的山水氤氳未散……觀眾屏息凝神,細看這些“出差”文物。

  近日,“天籟回響——項元汴誕辰500周年書畫特展”在該館開展。該展覽匯聚了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四川博物院等中國16家收藏單位的“頂流”展品。

  據嘉興博物館館長吳海紅介紹,四川博物院珍藏的《宋孝宗趙昚手詔卷》是本次展覽的其中一件“頂流”展品,“宋孝宗趙昚是嘉興人,嘉興‘龍興之地’的稱譽正源于他。而項元汴也是嘉興人,嘉興人收藏嘉興出生的皇帝手詔非常有意思和有故事性”。

  “感受到了展覽的真誠,非常有意思解讀歷史的小切口,讓我們在家門口得以了解‘嘉興籍皇帝’與‘嘉興籍收藏家’的故事。”當地“00后”大學生陳茜對著《宋孝宗趙昚手詔卷》說。

  據四川博物院典藏部副主任劉舜堯表示,宋孝宗趙昚是歷史上唯一在嘉興出生的皇帝,而《宋孝宗趙昚手詔卷》是項元汴的重要收藏之一,其卷首和卷尾都有項元汴的收藏印,藏品在項元汴誕辰500周年之際回到嘉興展出很有意義。

  暑期是公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觀眾到博物館參觀和學習的高峰期與集中期。中國國家文物局辦公室于近日發布通知,各地博物館要主動策劃推出一批主題鮮明、內涵豐富、具有教育意義的精品展覽和活動,豐富公眾暑期文化生活。

  文物“出差”不是簡單的空間轉移,而是讓歷史在特定語境中“活”過來。以浙江省博物館為例,其館藏“明星文物”豬紋陶缽眼下正在長沙展出,館藏的黃賓虹畫作即將“南下”深圳,開啟文化對話。

  與此同時,作者注意到,文物“出差”熱背后,是公眾從“打卡拍照”到“深度讀史”的需求升級。

  在溫州博物館,一件北宋甌窯青釉蕨草紋瓷執壺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這是目前甌窯中唯一一件國寶級文物。

  該器物腹部繪褐彩蕨草紋,器型瘦長清秀,頗具古波斯金銀器的造型特征。這也曾讓不少人一度猜測其并非出自甌窯。

  據溫州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溫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城市,青瓷、漆器、絲綢和印刷品在海外貿易中占有較大比例,這件執壺的主人可能是來自中亞等國的商人,商人通過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來到當時的溫州定制了這款執壺,但最終卻沒能帶走它,將其留在了溫州。

  “沒想到這么早就有外貿定制款了,老祖宗的生意早就做到了海外。”在了解這件執壺燒造的歷史背景后,觀展游客楊建林如是說。

  這種理解,正是文物回歸歷史語境的生動注腳。

  業內專家指出,文物的價值,不僅在于讓觀眾看到稀世珍寶,更在于讓文物回歸其原有的歷史語境,揭示文明交流的隱秘線索,“文物‘出差’的終點不是觀看,而是理解;不是展示差異,而是尋找共鳴”。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