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天堂/英语老师乖乖掀起裙子的/久草电影在线播放/神马电影天堂网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專訪美國漢學家史瀚文:莫高窟的價值應該讓全世界知道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23-08-18




  北京8月18日電 (記者 應妮)2018年,美國漢學家Neil Schmid(中文名史瀚文)成為敦煌研究院歷史上第一位全職外國研究員。在此之前很長一段時間里,他幾乎是唯一長居甘肅省敦煌市的外國人。

  日前他在敦煌研究院接受了記者專訪,坦言“文化多樣性和生物多樣性一樣珍貴,而敦煌莫高窟是特別好的彰顯文化多元性的平臺,能讓西方更了解中國文化。”

  最早接觸到莫高窟,是他本科時在臺灣參加學生交流計劃,“我看到一本書,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梅維恒(Victor Mair)教授的一本關于敦煌的書,即使沒有照片,只看文字就已經(jīng)讓人神往。”此后史瀚文到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哲學博士學位,梅維恒教授還成了他的導師。

  1987年第一次來到敦煌,史瀚文馬上被莫高窟深深迷住了。4至14世紀壁畫和塑像,就這樣鋪陳在他眼前,宏大壯闊、氣象萬千。“我不知道該怎么形容莫高窟的魅力,直到今天,都沒法總結出來。它,太迷人了。”

  隨后他投身到敦煌文化的學習和研究中,三十年間不斷返回敦煌,其間曾任職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杜克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主要研究方向是中世紀考古遺址——敦煌莫高窟。

  2018年接到來自時任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的邀請,成為該院第一位全職外國研究員,史瀚文愿意將此解釋為“緣分”,就如同他的博士論文是以敦煌藝術和佛教因緣故事為主題,這位58歲的美國人已經(jīng)完全可以接受中國文化中關于“緣”的概念。

  在這位漢學家眼中,莫高窟第285窟可謂中西方文明交融的代表:既有佛教內(nèi)容,又畫了道家的神靈和天宇,還有印度婆羅門教諸神。同一個洞窟中,有西方的日月神阿波羅和狄安娜,也有中國的日月神伏羲女媧;有西方的大力士藥叉,又有中國的大力士烏獲;有印度佛教的飛天,又有道家的羽人,還有中西方不同風格的風神。西方的神靈,以佛教為媒介,經(jīng)過中亞、西域傳到敦煌。“敦煌是不同文明和思想融合在一起而沒有沖突的典范。世界上沒有任何地方可以像這里集合如此復雜的歷史資源。因此,這些材料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幫助我們理解過往,了解當下,以及全球化未來的可能性。”

  史瀚文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當朋友和家人問我研究什么時,我提到了中國遙遠的絲綢之路上一個獨特的考古遺址。很少有人知道敦煌或莫高窟,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因此,他的目標是能夠完成一本專門給西方學者研究敦煌使用的手冊,主要內(nèi)容是近二十年來關于敦煌和莫高窟的研究發(fā)現(xiàn)。他希望這本書能成為一本百科全書式的參考書,其中包括文本資源、社會學方法論、語言學、宗教和哲學的介紹。

  但是,他發(fā)現(xiàn)這個目標的難度越來越大,因為近年來關于敦煌和莫高窟的研究成果“大爆發(fā)式”涌現(xiàn)。曾經(jīng)有說法“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世界”,史瀚文告訴記者,現(xiàn)在的情況已經(jīng)完全不同,但這位美國人還是強調(diào)了一點,“在中國研究成果的傳播方面,或許讓國際聽到的還不夠。”于是,他和Discovery探索頻道、CCTV紀錄頻道合作,出任學術顧問或出鏡做主持人,不遺余力向海外推廣和弘揚莫高窟的價值。甚至,在以專家出鏡紀錄片《敦煌:生而傳奇》后,他還在其中扮演了一個粟特人,“我有一分鐘的鏡頭”,史瀚文興致勃勃地向記者介紹。

  近年來,他醉心于晚唐和五代石窟的研究。從晚唐開始,統(tǒng)治敦煌的張氏和曹氏家族大力修建“家窟”,為敦煌莫高窟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家族理念是敦煌佛教石窟的中國特色之一,敦煌的掌權者、大家族為了獲得現(xiàn)世利益,尋求佛的護佑,因此修建家窟”。他以第61窟為例,這座開鑿于五代的石窟,是歸義軍節(jié)度使曹元忠夫婦修建的功德窟,其中曹氏姻親眷屬按家譜順序畫在壁畫中,供養(yǎng)人像幾乎都與真人等大,主要人物甚至超過真人大小。

  在史瀚文看來,莫高窟的一鋪鋪壁畫就像一個個“穿梭門”,帶領觀者往來近一千年間的不同歷史階段,讓人看到其中文化的多元、共存和交融。“我們都喜歡亞馬孫叢林,因為它有著高度的生物多樣性,讓人總是能在其中發(fā)現(xiàn)新東西。從本質(zhì)上來說,文化多樣性和生物多樣性是一樣的,它能讓人清楚看到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中國文化豐富多元、博大精深,為世界文化提供了更多模式和樣本。這,是非常寶貴的。”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jīng)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