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天堂/英语老师乖乖掀起裙子的/久草电影在线播放/神马电影天堂网

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個展

朱樂耕陶藝創作20周年展在恭王府開幕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8-05-23



2018年5月21日下午4:00,由恭王府博物館主辦,由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館長、研究員,美術學博士孫旭光策展的“英雄夢·馬語—朱樂耕陶藝馬創作20周年紀念展”,展覽的開幕式在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的“樂道堂”舉辦,開幕式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牛根福主持,在主持的過程中,他介紹了此次展覽的內容,并高度評價了這次展覽的價值和意義。

  蒞臨本次展覽開幕式的領導和嘉賓有:國家藝術基金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原文化部副部長趙少華,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連輯,中國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兼研究生院院長呂品田,中國藝術研究院黨委書記高顯莉,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劉宏昌,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副館長邊偉,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院長田黎明,中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學藝術創作院名譽院長莫言,中國文化產業協會會長、國家動漫游戲產業振興基地管委會主任、北京盛世金鷹國際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斌,《中國人物》雜志社社長王保勝,恒源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瑞旗,北控集團總經理張俊祥,太原藝術館館長程蠟生,費孝通先生生前秘書、女婿張榮華,國務院參事室費孝通社會調查中心副秘書長張喆,中國藝術創作院攝影中心主任黑明。

  朱樂耕是中國著名的陶藝家,在國際陶藝界也負有盛名。他的作品視域寬闊,是環境陶藝方面的開拓者,他所創作的置放于環境空間中的繪畫與雕塑,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其中“馬”是他最喜歡表現的主題之一。此次展出的陶藝馬作品貫穿于朱樂耕陶藝創作的各個階段,其中包括以《馬語》《萬馬奔騰圖》為代表的紅綠彩瓷板畫、以《秋水》為代表的高溫顏色釉綜合裝飾瓷板畫、以《征》為代表的紅綠彩繪畫裝飾高溫陶瓷雕塑,以及以《風》為代表的高溫陶瓷雕塑,共甄選作品100余件(組)。馬語,顧名思義是馬在說話,是通過人類講述馬的情感,大家在屏幕上看到過《馬語者》,在舞臺上欣賞過《戰馬》,今天林立在我們周圍的近500匹充滿靈性的瓷馬,卻非跟大家講述朱樂耕的英雄夢,我們可以傾耳聆聽到當代著名陶瓷藝術家朱樂耕給每匹馬以魂魄寫就的動人故事。

  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副館長邊偉在開幕式致辭中講到:“恭王府坐落于風景優美的北京什剎海畔,素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之譽,博物館建設和旅游開放是我們的兩大重要工作職能,亦是展覽工作的出發點和依據。在舉辦了一系列包括書法、繪畫、篆刻、雕塑、陶藝、服飾文物、民間工藝在內的多品類、多批次的藝術展覽之后,恭王府藝術系列展的藝術性、學術性日益提高,現已形成良好口碑,這樣一個極富展覽特色與獨特風格的展覽品牌,引起專業領域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今年是著名的陶藝家朱樂耕先生以‘馬’為題材的系列作品創作滿二十周年的時間,所以特別推出‘英雄夢·馬語——朱樂耕陶藝馬創作20周年紀念展’。朱樂耕是以‘能’與‘泥’對話,挖掘東方哲學價值,創造具有中國精神內核的當代陶藝而著稱。‘馬’是朱樂耕的創作對象,也是他寄托于夢想的對象。馬是英雄的坐騎,是有靈性的人類伙伴,在朱樂耕的手中的馬,不僅具有馬的形體,還是由泥土與火變幻出的一種英雄精神的承載之體。

  朱樂耕先生用泥用火用釉來表現‘馬’的作品的手段超一流,同樣他的繪畫‘馬’的氣勢也超一流,他的紅綠彩馬,色彩強烈,用筆簡練。有的迎風而立,有的萬馬奔騰,極有感染力。他還有一批以肌理和釉色自然形成河流山川以及天空,然后,在釉上繪畫二次燒成的作品,也極具創作力,這是朱樂耕于十幾年前開創的一種表現手法,影響了當代景德鎮陶瓷裝飾的一種風潮。在他的作品中,不僅具有非常當代的表現形式,還具有非常強烈的中國精神和東方美感。”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院長田黎明在開幕式中致辭:“與朱樂耕接觸的這些年有一個非常深的感觸——他是一位非常純粹的藝術家,是當代陶藝的藝術大家。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的作品完全把傳統陶藝發展為當代國際性的語匯和語境,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在序言中談到了對馬的感受,我也對朱樂耕塑造的馬的造型有特別的感觸,在漢唐時期,馬就成為中國傳統藝術中重要的載體,它具有雄渾持久的耐力,具有一種忠厚的美德,朱樂耕實際上是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德、中國審美價值的一種品行與自己的藝術作品結合在一起。漢代就有馬踏飛燕、馬踏匈奴,宋代有李公麟《五馬圖》,明代沈周在《聽蕉記》中形容芭蕉和雨之間的關系用到如馬驤(馬昂首的樣子),所以古人對馬來講是情有獨鐘,都是在立品立德之間來塑造馬。

  而朱樂耕塑造馬是完全詮釋了當代的宏達精神,他的馬在造型上有重大的突破,而這種突破在今天的展覽上看到的一系列的馬,其中就有在陶藝雕塑中把馬尾和馬腿之間的造型的關系融為一體,讓人感到這種馬的造型是一種藝術的語言,更是一種當代藝術家對時代精神體驗的語言。所以,朱樂耕一系列馬的形象,完全是當代精神的呈現,是當代人格的呈現,讓我非常欽佩朱樂耕的藝術家風范和人格的魅力,在他的藝術創作當中,不僅僅是馬系列,還有很多系列作品都有重大的突破,而且影響到海內外。作為一位藝術家能夠立于當代的精神,立于時代的精神,把審美的品格與自己的言行融為一體,這是朱樂耕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學藝術創作院名譽院長莫言在開幕式中致辭:“文學和藝術實際上是相通的,所以看到朱樂耕一系列的作品,我內心有很多觸動,馬與藝術有著密切的關系,尤其是在中國的古代,馬作為并肩作戰的伙伴,也是老百姓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朋友,馬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提到馬就想到了‘天馬行空’,一個藝術家在創作的時候就應該是天馬行空、無拘無束,要有大膽的、狂放的想象力,不受任何清規戒律的束縛,但任何藝術在創作也一定也要接地氣,總是在云端飛奔并不現實。看到展覽里的作品讓我產生了豐富的聯想,陶瓷的本質是土,它在火中涅槃、升華,變成了土與火結晶,祝愿朱樂耕將來的陶藝創作,既像天馬一樣飛得更加長久,也像泥土一樣積累得更加厚重。”

  中國著名的陶藝家朱樂耕開幕式的答謝辭中講到:“今天我的展覽能在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展覽舉行,覺得很非常榮幸,這是一個有歷史、有文化內涵的地方,我的作品在這里展出感覺到是將藝術的根深深的扎在了中國文化的沃土中。在這里,我有一種穿越時空的幻覺,好像我們是騎著馬從歷史的過去來到今天的現代空間。

  我這次的展覽是以馬為主題,馬是古代英雄的坐騎,也是傳統中國人心目中的靈性之物,‘天馬行空’‘萬馬奔騰’‘一馬當先’等馬的形容詞,都讓人的心中充滿激動,充滿想象與夢幻。所有的男兒都有一個馳騁疆場的英雄夢,我也一樣,所以,從小喜歡畫武將,從喜歡畫武將到喜歡畫武將的坐騎——馬,到喜歡做馬的雕塑,喜歡與馬對話。

  其實馬語也是人語,畫馬,做馬也是在畫人和做人,是將馬的精神幻化成人的精神,幻化成人的靈性世界。‘以物喻人’‘物我兩忘’這是中國古人常說的話。我做馬時就有這樣的感覺,好像是‘周莊夢蝶’,讓我常常感到我做的不是馬,而是我自己。我將所有的靈感,所有的力氣都投射到了馬身上,有時感覺自己也成了馬。就這樣,我用了20年的時間將其中的情感表達出來,并有機會在這樣一個充滿歷史感的空間將其展示出來,感到十分高興。”

  藝術家簡介

  朱樂耕,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原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第十一、十二、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享受國務院有特殊貢獻津貼的專家待遇。多次參加國內外當代陶藝展,先后有四十余件作品獲獎,并于2012年獲文化部“物質文化遺產薪傳獎”,2013年獲中國藝術研究院“中華藝文獎”。曾在中國、新加坡、香港、韓國、美國、法國、德國等國家舉辦個人陶藝展。多年來其努力推動具有中國哲學內涵的當代陶藝創作,尤其是在當代環境陶藝的創作上卓有建樹,不少大型的陶藝作品置放在韓國首爾、濟州島,中國的上海、天津、九江等城市的重要建筑和公共空間中,成為該城市重要的人文景觀之一。多年來其還致力于推動中國當代陶藝的國際交流,曾擔任首屆東亞陶藝展的策展人與組織者,并多次擔任景德鎮、佛山等多個產瓷區的國際陶藝展的組織者、策劃者和評委會主任。還多次應邀在美國哈佛大學,美國阿佛雷德大學,美國肯塔基大學,加拿大拉瓦爾大學,日本東京藝術大學,韓國弘益大學等許多國家的重要大學講學。并積極參與國際間的學術對話,曾多次參加由文化部、歐盟文化組織、美國人文基金會、韓國文化中心組織的中歐文化論壇、中美文化論壇、中韓文化論壇等文化交流活動,并在論壇上宣讀論文,擴大了中國當代藝術和陶瓷藝術在國際藝術節的影響力。其系列作品被國內外許多美術館、博物館收藏。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