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天堂/英语老师乖乖掀起裙子的/久草电影在线播放/神马电影天堂网

您的位置:首頁 > 藝壇新銳

山西高平匠師復燒琺華釉 再現失傳300年燒制工藝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8-02-04



“琺華是琉璃中的精華之作,其色彩艷麗、線條生動,是山西特有的藝術品。近年來,我們一直在潛心研究琺華的復燒工藝,希望盡早讓琺華工藝品再現昔日輝煌。”來自山西晉城高平的民間匠師張勇勇近日告訴記者,自己帶領的團隊經過千百次的研習實踐,使得琺華這項已失傳300年的中國傳統陶瓷技藝重新面世。
  與“唐三彩”齊名的琺華,是古代山西特有的一種低溫釉陶瓷,由琉璃演變而來。始自元,興于明,止于清。清代雍正之后,琺華器逐漸停止燒造,這項高超的工藝技術從此消失,少量的琺華器只存在于國內外的博物館內。
  作為寺廟法器和家庭陳列品,琺華器深得達官貴人、文人雅士的喜愛,因其復雜而特殊的制作工藝,艷麗而明快的低溫彩釉,特殊的裝飾效果和地方特色,而成為中華陶瓷史上的一朵絢麗奇葩。
  張勇勇初見琺華器時就被其艷麗斑斕、雍容華貴的釉彩所吸引。“我的幾個朋友都非常喜歡琺華,后來我就開始思考,作為山西如此知名的藝術精品,為什么不能進行復燒?”從2011年開始,張勇勇帶領自己的團隊著手進行琺華的復燒研究工作。
  “畢竟琺華工藝失傳已達300年之久,可供參考的資料少之又少。我們只能去拜訪一些老藝人、相關專家和學者,進各大博物館看琺華。”張勇勇坦言,復燒琺華對自己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此前也有不少人進行復燒試驗,在耗費大量精力和財力后,以失敗告終。
  張勇勇帶領的高平本土團隊同樣經歷過無數次失敗,“試驗階段,我們燒壞了兩個窯爐。試驗品殘片能裝下兩三大車。”
  琺華彩色彩豐富,綠、黃、白、藍、紫、黑等,特別是茄皮紫、葡萄紫、色澤透明鮮亮歷久而彌新。
李秀艷正在進行一座佛像底座上的金剛力士頭像的塑型工作。 楊杰英 攝
李秀艷正在進行一座佛像底座上的金剛力士頭像的塑型工作。 楊杰英 攝
  “而琺華復燒最大的困難就在于釉色的調制,這也是它最主要的藝術價值所在。”張勇勇介紹,在古代,琺華釉色的調制配方經過百年的不斷試驗才得以形成,之后隨著配方的失傳,進行復燒的困難系數較大。
  張勇勇告訴記者,“這些年來,我們對每個釉色、每個樣式、每個花型進行研究、設計,再進行燒制。琺華的每一道釉色都需要經過很多特殊燒制使其出彩。有時燒得黑或者變色、亦或者不透亮,屬于琺華特有的那種質感就出不來。”
  經過六年的時間,張勇勇帶領著十人左右的團隊,苦心研究琺華復燒工藝。團隊中的成員分別負責塑造、結構、燒制、制釉、施釉、設計等工作。
  在張勇勇的工作團隊中,1985年出生的李秀艷從事塑型工作已達16年之久。記者見到李秀艷時,她正在進行一座佛像底座上的金剛力士頭像的塑型工作。
  “我們團隊中都是像秀艷這樣的民間匠師,從小就苦心研究傳統工藝。我們將失傳的東西再高標準的拾起來,這就是文化自信。未來,我們要繼續大力弘揚‘紅船精神’、‘大匠精神’,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傳統工藝。”張勇勇如是說。
  去年8月,張勇勇帶著團隊創作的琺華作品《琺華文殊菩薩像》參加第三屆山西文博會,并獲得“山西文博會‘神工杯’工藝美術精品獎”銀獎。
  當時,中央美院設計學院副院長林存真評價張勇勇團隊的作品,“燒造出成功的作品,標志著傳統琺華工藝的復燒取得重大突破,但還需要讓其燒制工藝更加穩定成熟。”
  張勇勇說,參加第三屆山西文博會時,琺華的復燒工作只是取得突破性進展。回到高平后,他帶領團隊繼續進行研究,將復燒工作進行整體推進,穩定其燒制工藝。
  不久前,有意大利籍官員在高平參觀調研時,看到張勇勇團隊的琺華作品時連聲夸贊,并表示希望未來能有相關交流合作。
  “我們很快將舉行專家論證會,對我們的琺華復燒工藝進行論證。”張勇勇表示,之所以進行琺華的復燒,是覺得自己有責任將這項中國傳統的古老技藝重新煥發光彩。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