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集郵總公司將發行《中國恐龍》系列郵品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7-05-05]
北京5月4日電(李雙南)4日,中國集郵總公司舉辦了《中國恐龍》郵票郵品媒體專訪。知名科學藝術家趙闖、科學童話作家楊楊出席并接受媒體采訪,二人均為《中國恐龍》系列郵品及文創產品的設計者。
據悉,中國郵政將于5月19日發行《中國恐龍》特種郵票。中國集郵總公司策劃并推出的多款同主題郵品及模型、圖書等文創產品也將于同日發行,如首日封、PZ郵折、本票冊等。《中國恐龍》特種郵票一套6枚,小型張1枚。本次郵票將首次以全景的形式,科學展現包括永川龍、遼寧龍、祿豐龍等在內共16種曾生活在中國境內的恐龍形象。
趙闖在現場介紹了此次郵票設計的工藝創新。《中國恐龍》特種郵票運用了“特殊膠印油墨”、“廠銘無墨雕刻”等諸多先進技術。在熒光燈的照射下,恐龍的骨架也會清晰可見。在工藝創新的基礎上,該系列設計實現了專業性、科普性、互動性、收藏性、文化衍生性的統一。
趙闖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畫恐龍源于自己的個人愛好。他與許多國內外科學家的合作繪畫多為免費,因為這些科研機構并無專門的研究經費。為了兼顧科學性與藝術性,他會去圖書館查找論文資料,揣摩恐龍的化石原架,并和科學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畫恐龍要描繪的東西特別多,每一片鱗片都要考慮到。很多時候就是熬夜畫,盡可能多地花時間主動描繪。”
楊楊在現場提出,科學性是文創產品第一位的。此次她撰寫的《楊楊和趙闖的恐龍物語》精裝4本郵票書,分別以捕食、戰爭、流浪、繁衍為主題,深入每一只恐龍的生活,獻給有青春期困惑的青少年。“在科學性原則不能丟的前提下,文學性是第一位的。”
趙闖與楊楊于2009年結識,后成立啄木鳥藝術小組,發起了“達爾文計劃—生命美術工程”,聯合全球多位著名科學家參與古生物化石生物形象復原,大量作品發表在英國《自然》雜志、美國《科學》雜志等著名期刊。楊楊介紹,未來還將推出關于人類起源的“勞動者計劃”等,試圖聯通地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