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宋代定窯文化高峰論壇拉開帷幕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6-08-23]
8月22日電 走近宋代定窯陶瓷藝術精髓,研究宋代定窯瓷器創作工藝——首屆 “中國宋代定窯文化高峰論壇”暨“定窯瓷器、窯具、標本展”8月20日在北京國中陶瓷藝術館拉開帷幕。
這次論壇由“中國收藏家協會陶瓷收藏委員會”與“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河北省玻璃陶瓷行業協會”、“河北省曲陽縣人民政府”共同舉辦,是傳承宋代定窯文化,走近宋代定窯陶瓷藝術精髓,研究宋代定窯瓷器創作工藝,探索宋代定窯瓷器釉色色系品種,掌握宋代定窯瓷器劃花、刻花、印花的創意與藝術技巧,認清歷代定窯瓷器仿品的本質,同時針對中國古陶瓷收藏界對宋代定窯瓷器認識的一些誤區,而專門組織的專題性高峰論壇及標本展。
中國從事宋代定窯研究的著名學者、專家、研究員和幾十年來在定窯瓷器工藝研究的老一代傳承人云集一堂,從多角度、多方位解析宋代定窯文化的精髓;揭開歷代定窯瓷器的多個未解之謎。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著名宋代古陶瓷研究家馮小琦參加論壇,并詳細講解了故宮博物院藏定窯瓷器概況。國家博物館研究員、著名古陶瓷研究家耿東生專程參加論壇,他說:“這是一次高水準學術論壇;尤其瓷片標本質量非常高,很全面,很不容易見到,這次論壇很有意義”。
本次精選的定窯標本展品,較為完整的展現了古代定窯產品的真實面貌,從歷代系統的種類、豐富的器型、多變的釉色、精湛的工藝、豐富的文化內涵,都可證其創燒于隋、衰于元,綿延700余年的大窯風范。
展品中大多是殘器及標本,但雖殘尤真、雖殘尤美。其中很多器件可視為中國定窯史上難得一見的珍品。其中包括孩兒枕以及殿宇枕、嬰戲枕、童子持荷枕、龍型枕;有帶官字款的盤口大瓶,直徑四十多公分的大盆,盤龍燈,各式蓋盒,茶盞及盞托,執壺、外刻牡丹紋罐,另有三層塔式罐的底座均是極為少見絕品。
銘文標本更是極為難得,其中有和北宋、金代宮庭有關的“尚食局”、“尚藥局”款器物,還有出現于晚唐-北宋早期的帶有“官”字、“新官”數件器物,另有“喬位”等其它銘文的標本,十分珍貴。
印花、刻花產品是定窯瓷器類別之大宗,此次精選百余件的精美定窯印花標本,紋飾清晰,層次分明。刻劃的龍紋極有張力,形象生動,體態飄逸。
定窯是以紋飾見長的窯口,這次展覽中的紋飾有中國傳統虛擬的龍、鳳紋飾,還包括動物類、禽鳥類,人物類、花卉類、博古類等。
展品中包括了定窯所有工藝技法:刻、劃、剔、印、鏤、堆、塑、模印等技法。
同時也展示了一批窯具,最主要的是北宋中期定窯首創的組合支圈。定窯釆用用了組合支圈覆燒法,大大提高了產量,減少薄胎盤碗類器物的變形。有部分燒造時粘連的產品,讓我們更清晰的了解器物的燒造時的裝燒工藝。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