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藝術市場去年大調整 機構成交最高下降超40%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6-02-23]
“底部盤整”、“熔斷年”、“遭腰斬”……最近一段時間,關于2015年全國和地方藝術品市場的報道,很多都用到了這樣的詞語。不論是全國市場的大環境,還是北京、上海、成都等藝術品交易活躍的地方城市,去年的藝術品市場似乎都遇到了瓶頸。
重慶情況怎么樣?藝術品市場分為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一級市場是指以畫廊、經紀人和藝術品博覽會為主的藝術品銷售機構和個人,二級市場則是以拍賣公司為代表。近日,重慶晨報記者采訪了10多位重慶畫廊、藝術機構、藝術品拍賣公司負責人,以及活躍在重慶的收藏家。記者發現,2015年重慶藝術品市場的成交量和成交額肯定是下滑的,除了極個別機構外,大部分機構的藝術品成交較上一年下跌都超過了20%以上,甚至超過了40%。
一級市場
國畫油畫有漲有跌 最多下降超過40%
藝術品一級市場是普通人最容易接觸到藝術品交易的場所。位于李子壩抗戰遺址公園的晏濟元美術館,在2013年由王建擔任執行館長后,也開始介入藝術品經營,主要以國內和重慶的名家傳統書畫為主。
“去年我們的書畫交易成交額和成交量,與2014年相比都下降了40%以上。”王建并沒有太沮喪,“這跟整個經濟大環境有關,也和藝術品市場近幾年的調整有關。”在王建看來,藝術品市場的泡沫正在破滅,一個更加理性的市場正在形成。對于今年的預期,王建直言“不樂觀,不明了”。“可能還是和去年差不多,很難看到新的亮點。”王建說,“還要看整個經濟大環境是不是趨好。”
已經在重慶堅守了近20年的錦瑟畫廊,一直以經營川美藝術家的當代作品為主。錦瑟畫廊總經理張琪表示:“我們去年有10%到20%左右的提升。”張琪告訴記者,重慶不屬于藝術品市場中的一線城市,所以當藝術品瘋漲的時候,重慶上漲也不火熱,同樣在大市場下滑的時候,重慶也不會那么明顯。張琪認為,今年的藝術品市場形勢不好預測。“首先經濟大環境形勢不明確,這肯定會影響藝術品市場。”
二級市場
成交額成交率都下降 藝術家個體價格調整
大家經常聽到的藝術品天價,都是從拍賣這個二級市場上誕生的,不過去年這個曾經天價頻出的市場日子也不太好過。“成交量下降,成交率下降,成交額下降!”重慶市淳輝閣拍賣總經理周炳清連用3個下降總結去年的拍賣業績。2014年淳輝閣拍賣成交了801件拍品,成交率為58.6%,總成交額高達1839.68萬元,到了2015年,這三項數據分別變為了693件、50.2%和1187.92萬元,成交額下跌超過了35%。
“不可否認藝術品市場進入了一個調整期,不僅大數據如此,藝術家個體價格也在調整。”周炳清發現,“傳統的‘老三家’,馮建吳的作品價格還比較堅挺,蘇葆楨和晏濟元的作品價格都有一定的調整,下調幅度不小。”
“老火,真的老火!”重慶文古堂拍賣負責人石衛東這樣總結2015年的拍賣業績。“比2014年肯定是差了很多,至少下降了20%到30%。重慶本土名家的作品也有一定的調整,比如蘇葆楨,每平尺可能要下降三五千塊錢。”但石衛東對藝術品長遠的預期是樂觀的:“3年左右吧,市場肯定能好起來。”
藏家
去年下叉金額減少 找準時機適合買入
唐肇新活躍于重慶的收藏圈,他有兩個身份,官方身份是重慶市收藏家協會常務副會長,也是一位資深的收藏家。“下降40%不算恐怖,就算腰斬一般也很正常,藝術品市場逃不開大市場的經濟規律。”
但是作為收藏家的唐肇新去年收獲卻不小。“去年我買和賣都小有收獲。”唐肇新一直堅持收藏重慶和四川地方鄉賢的書畫作品,“經過幾十年的收藏,已經成了我的一個品牌,所以當我拿出來賣的時候,大家都比較認可,賣得還不錯。”唐肇新說:“下叉方面,我又不買大名家的作品,所以不會有那么大的漲跌幅,只要看準了,還是能買到好東西。”
另一位重慶資深藏家王先生告訴記者,去年自己買的東西確實少了。“去年經濟不好,收入減少了,肯定買藝術品的錢也少了。”同時王先生還說,“看到藝術市場不好,藏家們有好的藏品,也不愿意拿出來出手,因為可能賣不到好的價格,所以市場就會出現藏家很少下手,好的藏品又少的局面。”
不過大部分藏家認為,現在是一個入手的好時機。“市場經過幾年的調整,哪些藝術家是有泡沫的,哪些藝術家是穩中有升的,可以方便判斷。”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