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天堂/英语老师乖乖掀起裙子的/久草电影在线播放/神马电影天堂网

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藝術家張培力談中國當代藝術:在不斷追問藝術的本質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5-06-01
北京5月29日電(宋宇晟) 28日晚,第九屆AAC藝術中國•巔峰之夜在故宮舉行。活動揭曉了三項大獎。其中,年度藝術家大獎由張培力獲得。當日,張培力接受了中新網的專訪。他告訴記者,中國的當代藝術在不斷地追問藝術的本質這個問題。“其實每一個藝術家、每一個時代都是一樣的。從十八世紀的藝術家到今天的藝術家可能都會去(探索)。但這實際上是個永遠沒有答案的問題。”
  不安分的人:不會重復在一條道上走
  張培力,1957年生于杭州,1980年到1984年就讀于中國美術學院(原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現生活和工作于杭州、上海。1988年,他創作了中國第一件錄像作品《30×30》。
  用一段視頻記錄某個重復又機械的動作,是張培力早期錄像作品中的主要特點。在“錄制”多個系列之后,張培力逐步開始從已有的影像和電影中取材,并將更多的互動技術引入作品中。2008年,其在作品《陣風》中運用了緩慢的鏡頭語言。2014年,他又創作了“聲音裝置”作品《碰撞的和聲》以及版畫作品。
  張培力的創作過程似乎就是在不斷地嘗試新的創作形式。他也曾自認“是個‘不安分’的人”,并坦言自己“永遠不會重復在一條道上走”。
  在他看來,自己走向藝術創作,只是“生活的一種選擇”,就是一種“折騰”。
  回望1985年:當時做的影像藝術作品現在來看有很多局限性
  這種“折騰”或許從他剛剛畢業的1985年就已經開始了,“85美術新潮”也成了他回憶中的一部分。在張培力的記憶中,“亢奮”成了當年絕大多數藝術家的狀態。“當時都比較亢奮吧。相比現在的藝術家,更喜歡寫、喜歡聊。而且寫的、說的可能比做的作品多。那個時候的藝術家充當的角色是多重的。”
  張培力說:“我們那個時候應該說還是小眾。那時候那種所謂的新的藝術,也沒有太多受到媒體、機構的關注,商業的途徑也很少。”
  但“亢奮”只是記憶中的狀態,今天的張培力再回望30年前的藝術作品時,反倒有了一種“客觀”的態度。“80年代的那一代都是學油畫出來的,(學的)又基本都是寫實的那種東西。早期的做影像藝術的人很多都擺脫不了這個(油畫、寫實的局限)。”
  他告訴記者:“那個時候做的影像(藝術作品)現在來看還是有很多局限性。其實繪畫和影像還不是那么一樣。當時對于畫面沒有從影像的角度去認識。很多藝術家對影像這個東西的認識就是從無到有的,都從空白開始。他原來的很多認知又都是受到繪畫的影響。”
  每個藝術家、每個時代都在追問藝術的本質
  而對于當下的藝術圈,張培力認為,自己這一代的藝術家已經和青年一代的藝術家表現出了不同,這兩代“起點就不一樣”。“新一代的藝術家和我們的這種不同并不是從現在才開始,其實早就有了,十年前就有了”。
  “他們(新一代的藝術家)比我們這一代更關注個人的經驗,他們的負擔更少。他們有新的可能性、新的技術創作靈感。”張培力說。
  在張培力看來,新一代的藝術家所處的這個環境“有有利的地方,也有一些不利的地方”。“現在涌現出的年輕藝術家越來越多,有一點目不暇接的(感覺)。(青年一代藝術家之間)這種競爭也是非常激烈。這對于藝術家的成長是一種很好的環境。不利的地方也是現在的競爭可能比我們那時候更激烈,他們要面臨的考驗可能更多。”
  和30年前不同,新一代的藝術家更多地運用了新媒體、網絡等手段,裝置藝術似乎已經不像當年一樣受到關注。對于裝置藝術的未來,張培力并沒有給出一個確定的預期。“我們現在已經沒有辦法去說單純一種藝術形態將來會怎么樣。它只能是作為整個藝術環境中的、創作格局當中的一部分,是很多可以用來表現的媒介之一。”
  他只是說:“它不會消失掉,就像繪畫一樣,繪畫也沒有消失。只不過后來會不斷地出現新的媒介。只能說會更大程度地豐富表現手法。”
  在張培力看來,和三十年前相比,當下的藝術也有很多不變的東西。“表面上,現在有很多不同的語言、不同的媒介可以用到創作里面去。但基本上還是比較視覺化的東西。但是可能相對來說,像80年代寫實繪畫這樣的東西,或者用表現主義方式來創作的不那么多了。”
  他告訴記者,中國的當代藝術還是在“繼續往前走的”,“在不斷地追問藝術的本質這個問題。其實每一個藝術家、每一個時代都是一樣的。從十八世紀的藝術家到今天的藝術家可能都會去(探索)。但這實際上是個永遠沒有答案的問題。”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