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的文物:漢代玉握豬僅6元錢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5-02-06]
“文革”中,山東省文物總店因故好幾年不開門,但濟南市文物店只歇了兩個月就正常開業,不往外賣東西,但正常收購。
在那段特殊的歲月里,濟南市文物店的確是收入了很多好的東西。
像齊白石的精品畫作,當時以130元錢收購,現在價值已經是好幾百萬了。還有兩個漢代的玉握豬,僅6元錢的價格買進來。而年代這么久遠的玉器,材料好,做工也好,一點毛病也沒有,這東西放在全國范圍內,也算得上是稀世珍寶。
“文革”期間,我整天騎著自行車到處去看東西,被我發現的珍貴文物很多。
在紅衛兵到處搶燒毀砸時,經常有人冒著犯政治錯誤的危險,拿著東西來文物店找我,問他手里的東西有沒有用。我們文物店的人也經常往外面跑,許多單位都去了。只要有人跟我說家里有點東西,估計比較稀罕,我都會上門去看。當時抄了的東西都放在街道辦事處,濟南市40個辦事處,我都在那里認真揀選過珍貴物品。
堆放查抄物資最多的地方還是歷下區將軍廟街的天主教堂。這座教堂歸歷下區財政局管,局里的人有些保護意識,讓我去看看里面是不是有些重要的東西。
在那里,我一眼就看中了一塊殘缺的國畫,很明顯是被人撕成了好幾塊。我看出來這是明代大家吳偉的畫,于是又趕緊找出了另外三塊,這幅畫現在還在濟南市博物館里存放著。我的確在里面揀出來了一大批好東西,有唐代人的寫經九十多件,還有幾十張畫。
我們在黑虎泉接收站收東西的那段時間,有一天去了一個人,拉著個地板車來,問我們:“我發現了個什么好玩的東西,小人兒要不要?”
原來這個人是歷下區運輸隊的,在無影山拉沙的時候,當地人挖出個墓來,出土了一些泥人,他們也不知道有沒有用。正好那時我和博物館的蔣寶庚都在,蔣寶庚是山東考古第一人。我們覺得這些泥人大有來頭,蔣寶庚連忙跟著這個人去了無影山的工地,在那里又清理出來了西漢陶鳩等大批國家一級珍貴文物。
后來證實,那些泥人原來就是轟動全國的西漢雜技陶俑!
1969年,“九大”召開之前,大陸在為珍寶島備戰,文物店跟博物館都在一個院子里輪流值班。一天,緯四路那里的一個回收公司打電話來,說有個銅鍋,讓我過去看看有沒有用。我去了,看了那個“鍋”的造型,第一眼就知道它很不一般!
回收公司說既然這樣,就叫我拿走吧。但我覺得白拿也不好,回收公司就讓我按照當時收廢銅的價錢,把那個簋稱了稱,再加些手續費,這樣就行了。后來經鑒定,它的名字原來叫做“魯伯大夫簋”。
這是屬于國寶級的東西,現在還在國家博物館里展出。
1983年濟南成立了落實政策辦公室,對于在“文革”期間被抄來的東西,都要退賠給人家。博物館那邊當初收集的東西都有記錄,所以收的東西是誰家的都很清楚,直接還給物主就行了。
當時的和平電影院還沒有完全建好,里面有空地,他們就在里面拉上鐵絲,掛上那些沒有主的字畫讓人來認領,登記后拿走。字畫差不多就有幾千張,放在地上大大小小的物件就更是數不勝數了。
當時他們在收這些東西的時候,都是出了錢的,但退賠也是國家的政策。
幾千張字畫,總算就這樣陸陸續續全部發了出去,結束了落實政策的工作。
1964年到1985年前前后后20年就這樣宣告結束,我的青春歲月就在拯救這些珍貴文物的忙碌中度過了。
(注:崔明泉為原濟南市文物店總經理,現任山東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山東省文物專家委員會委員)□夏曉然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