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材:中國傳統繪畫是中國人的精神內在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12-28]
在學者眼中,畫家孫曉材的“繪畫創作在中外畫壇上可謂獨樹一幟,是具有代表性的創新藝術家,他擎起‘綜合畫派’的一面旗幟,縱橫捭闔的‘大氣’實在可嘉。其融合中西的‘探索’又是那么腳踏實地。”目前孫曉材正在老家山東舉辦他個人作品畫展,并于昨日接受了本報記者電話專訪。
創新理念源于葉淺予吳冠中
孫曉材現為北京林業大學聘任教授、清華大學客座教授、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理事。其主要系列作品有《物質與時空》系列、《舊京往事》系列、《吾民大象》系列、《新仕女圖》系列、《中國制造》系列、《朝圣藏魂》系列等。并曾受邀為國內外政要繪制肖像,如鮑威爾、薩科齊、奧巴馬及非洲政要。其作品先后被法、英、新加坡、日本和中國香港、臺灣等地區的個人及美術館收藏與拍賣。
孫曉材長期以來致力于中國繪畫的創新與探索,用西方的藝術理念與中國傳統人文思想,綜合借鑒了油畫、雕塑、版畫等表現手法,創新研究中國畫特有的視覺表現形式“綜合寫實主義繪畫”,形成獨特的繪畫風格。
“我對于中國畫是骨子里的熱愛,中國傳統繪畫是中國人的精神內在,西方繪畫藝術又具有科學的理念,它們之間相互結合,形成綜合畫法。”孫曉材告訴記者,所謂綜合,就是把西方藝術的理念與中國傳統的人文思想結合起來。這種“綜合”不僅僅是技法上的綜合,而是東西方思想文化的“綜合”,“當年徐悲鴻先生就主張把東西方文化進行很好的融合。”
尤要一提的是,孫曉材在中國畫上師從葉淺予、吳冠中、盧沉等。他說,“葉淺予先生的創作簡練生動,注重生活實踐,如他的舞蹈人物速寫。而吳冠中先生的繪畫很超脫,創新理念很強,對藝術很執著,而且人很正直,記得我1996年在中國美術館開個人畫展時,吳老乘坐公交車去看我的油畫展覽,使我很感動。我的繪畫的創新理念來源于他們兩位大師的思想啟迪。”
畫家一定要深入生活
孫曉材表示,對于一個畫家來說,他在創作上需要不斷超越自己,不斷找到適合自己創作規律的視覺表現形式。每一個創作階段,由于自身綜合的修養及感悟、所處環境等,因此所形成的創作影響也很大?!拔乙詾闆]有成熟一說。只有更好地形成創作的思想境界,完善自我創作?!彼麖娬{,“有人怕失去傳統,實際上只要有宣紙及筆墨在,大可不必替古人擔憂,至于怎樣畫那是自己的事了,任何人阻止不了。繪畫沒有對與錯,觀念決定思想的深淺。”
在孫曉材看來,作為畫家,無論是畫花鳥,畫山水、還是畫人物,一定要深入生活。最近,他去過云南、新疆等地,他的目標是要“把五十六個民族用寫生形式表現出來”,因此便有“視覺中國——五十六民族寫生行”的計劃。
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的孫曉材,其創作主要集中在油畫和中國畫上。他向記者介紹,當時在院校學的是西方油畫,1996年之前是以油畫創作為主,1996年到2000年之間則是油畫和中國畫雙向進行,2000年以后又以中國畫創作為主,但同時中國書畫是沒有間斷的,總在兩者之間進行探討?!拔艺J為中國畫是我骨子里的文化根基,到什么時候也丟不掉。西方油畫有它材料的獨特性、科學性,又是造型規律的基礎。我現在的中國畫又基于與油畫的聯姻,形成綜合畫法。我以為中國宣紙繪畫要在材料上創新改革。我的綜合畫法滿足了我對油畫與中國畫的表現欲望及創作理念。”
爭名奪利是現今藝術界無奈現象
在潛心創作的同時,孫曉材對現在的畫壇也流露出了憂慮。他認為,從當前的繪畫領域也可以看出一些弊端,比如從社會狀態來說,爭名奪利是現今藝術界很無奈的現象,作品賣的都是畫家自己的頭銜?!暗@些社會問題不只是藝術家的事,藝術體制需要改革,要充分發揮藝術家的個人創造智慧,使中國畫走向世界藝術舞臺?!?br/>
如今回首過去幾十年的創作歷程,孫曉材坦言:“我不敢說自己達到什么程度,只能說不斷在摸索中國畫的表現形式,希望視覺表現更有內涵,使人接受欣賞感悟它的精神。我覺得中國畫一定要走向世界,跟世界接軌,在國際舞臺奪得一席之地?!?br/>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