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天堂/英语老师乖乖掀起裙子的/久草电影在线播放/神马电影天堂网

您的位置:首頁 > 市場分析

齊白石徐悲鴻收據12萬起拍 名人手札每年漲價30%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09-22
本月19日到21日,首屆川渝集珍2014年文物藝術品拍賣會將在三峽博物館進行,來自全國11家文物商店的618件精品,包括中國書畫、瓷器雜件等,總起價2100萬元,張大千1946年《水墨葡萄》起價180萬元為標王。

  商報記者注意到,手札標的尤為引人注目,其中齊白石、徐悲鴻等寫的收條估價甚至高達12萬元到18萬元,堪稱手札拍賣奇葩。業內人士指出,名人手札已成為市場香餑餑,好的名人手札值得收藏。

  動態

  6個手札標的將拍賣

  手札為書信的別稱,如今廣義手札包括文稿、詩稿、小幅書法手跡。本次川渝集珍文物藝術品拍賣會有6個手札標的,除了陳立夫、傅斯年、謝無量、喻明智、張建邦等書信外,齊白石、徐悲鴻等手札一通(20張)最引人注目,

  據了解,這20張手札大多數為收據,在便簽紙寫就,通常規格在20×10厘米,如“收到畫款(兩幅)六十萬元正 悲鴻 元月二十六日”、“今收到冊頁五尺扇面1件共叁拾玖萬六仟元 五三。八。三 白石”(注:以上應為舊人民幣)、“收到刻字人民幣三十三刀元正 齊白石 九月二十四號”等,估價12萬元到18萬元。

  昨天,重慶市收藏協會常務副會長唐肇新指出,這些名人手札既有簽名,還蓋有印章,同時反映了名人字畫市場狀況。2010年嘉德秋拍,齊白石囑托葉恭綽將賣畫所得“三百二十四圓七角”匯入他的中國銀行賬戶的書札,曾以33.6萬元拍出,因此,這批名人手札物有所值。

  背景

  手札曾屬廢舊物資

  古代名人信札很早就有人收藏,如西晉陸機《平復帖》,距今1700多年,為存世最早的書法真跡,其字古樸、雄渾、沉厚,堪稱“無價之寶”;王羲之《快雪時晴帖》、顏真卿《爭座位帖》、楊凝式《韭花帖》等也都屬古代信札珍品。

  如今,名人手札收藏“熱”是與前一個時期的“冷”相對應的。在相當長的特定年代,手札、手稿以及其他歷史文獻,不被重視,都是作為廢舊物資來處理的。

  商報記者了解到,文化部門以及文化人搬家往往是手札流失的重要途徑,如四川美院教師搬家,一些畫家將自認為沒用的資料成堆成捆地處理掉了,然而對于手札收藏者而言,可以從中淘寶。昨天,手札收藏者張先生告訴記者,他曾淘到了現任四川美院院長羅中立上世紀80年代鋼筆手寫講話稿,如今低于5000元不賣。

  前景

  每年價格漲幅30%

  國內名人手札拍賣最早始于1994年,當年翰海秋拍中有一冊15通的徐悲鴻行書手札,估價10萬元,每通信平均6000多元,最終流拍了。2004年,同樣是在翰海,僅僅3通的徐悲鴻信札便以24.2萬元拍出,每通平均8萬元,升值幅度達到10年前的10倍之多。又過了10年,今年6月,北京匡時拍賣會,一通徐悲鴻致周揚信札估價76到82萬元,結果拍出379.5萬元。

  “名人手札價位每年普遍漲幅在30%,預計未來還會走高。”昨天,重慶市收藏協會常務理事劉杰認為,名人手札較之公開言論,更能反映書者特定時期的情感,具有特殊的學術研究價值,且大多數是書法佳作,21世紀已經進入名人手札絕跡期,因為電子化了,人們的書寫能力普遍在退化,有文字、簽名加蓋章的手札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好的名人手札值得收藏。

  收藏支招

  如何收藏名人手札

  就名人手札收藏而言,信札、文稿、詩稿相對難度較大,尤其是私人間信札,小幅書法手跡(如收條、借條、請示等)則相對容易收藏到。

  如何判斷名人手札的市場價值?重慶市拍賣行業協會副會長唐建指出,首先是看名頭,最好具有書法功底;其次看所用書寫工具,毛筆書寫好過鋼筆,鋼筆好過圓珠筆,蓋有私章好過不蓋私章的;第三看內容,反映特殊事件尤其是不為世人所知的隱秘(如情書)更有價值,就書信而言,最好是名人寫給名人的;另外,就紙張而言,好的書寫紙如宣紙最佳。

  重慶競風拍賣公司董事長蔣明則表示,手札收藏還應廣種薄收,因為小名人可能成為大名人,大名人可能成為世界名人,如莫言在上世紀80年代還是青年作家,那時求得墨寶很容易,我市就有文學愛好者求得了莫言的簽字題詩封,如今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該簽字題詩封身價百倍,而莫言的墨寶已非普通百姓所能求到。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