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天堂/英语老师乖乖掀起裙子的/久草电影在线播放/神马电影天堂网

您的位置:首頁 > 藝壇新銳

甘肅民間陶藝大師“揭秘送藝”發展藝術陶瓷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08-31
甘肅白銀8月29日電 (劉薛梅 劉玉桃)出身陶瓷世家的甘肅白銀市民間藝術大師張明國29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自揭秘方,擬將陶瓷文化送進校園,培養技術人員,復古創新發展藝術陶瓷。

  在張明國的家鄉白銀市平川區境內蘊藏著豐富的煤炭、陶土、石英石、沸石、燒脹粘土、花崗巖、石灰石、凹凸棒等多種資源。尤其是以粘土、長石、石英石、紫砂土為主的陶瓷原料資源異常豐富,各類陶土測算儲量達40億噸以上,其中紫砂土儲量15億噸以上,花崗巖儲量24億立方米,石灰石保有儲量290萬噸,遠景儲量達500萬噸以上。

  受祖輩的熏陶,孕育了張明國對陶瓷業執著的熱愛,從小他就愛把土拿到嘴里舔、咬、嚼,以此感受各類陶土的吸水性和綿的程度。面對陶瓷的72道工序,他以形為本,釉為魂,用悟性制作研發的作品造型端莊,線條流暢,釉色飽滿,釉質渾厚。在全國名窯技藝大賽中獲首屆中國歷史名瓷燒制技藝大賽銀獎。

  2011年平川區被命名為西部地區唯一一家“中國陶瓷產業轉移示范基地”。目前,平川區陶瓷企業發展到15家,擁有年產100萬件高檔文化藝術陶瓷生產規模,形成了門類齊全、產品眾多的大產業。張明國說,陶瓷作為當地支柱產業,后繼要有人,他愿把泥土拉到課堂上,讓學生在手工課上學些基本技能,將自己多年來所掌握的陶藝經驗和秘方傾囊相授。

  平川陶瓷研究中心主任孫守南說,為破人才瓶頸,平川陶瓷研究中心與多家陶瓷研究院、高等院校建立了技術合作關系。今年在白銀礦業技術學院開設陶瓷專業,尋求能留得住的專業技術人員。

  陶瓷產業是平川區最為古老的傳統產業,據境內發現的古老民陶窯遺跡推斷,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以前,該區境內就開始燒制陶瓷,屬馬家窯文化范疇,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完)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