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忠臣:現代水墨畫針砭時代弊病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06-13]
現代水墨畫是八五美術新潮 (所謂“八五美術新潮”,是美術界當時的稱謂,指的就是1985年前后中國如火如荼的現代主義美術運動。——編者注)興起以來中國畫壇引人注目的藝術現象。它引起了學術界、批評界的廣泛關注。現代水墨畫是以改變傳統技法為起點,它在技法語言上已經有了多方面的突破。林風眠的西畫法,張大千的潑彩法、劉國松的揉紙肌理處理法、周韶華的拷貝紙收縮法、成忠臣的水拓法等等,都是對書法運筆技法的背離,也是本世紀最值得關注的新技法。劉國松、周韶華、成忠臣三人被譽為現代水墨畫的開路先鋒和標志性人物。
現代水墨畫特點:直面人生、追求真理
現代水墨畫創作發軔于20世紀80年代初,活躍于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如今已經成為中國畫領域中一股不可忽視的潮流。傳統的水墨畫具有認識、教育和審美三大功能。這種藝術觀盡管已經過時,但至今仍是高等院校藝術教科書中的教條。在清代以前,水墨畫具有顯而易見的認識功能,它有一套自成系統的符號語言。人們照搬范本中符號化的線條和皴法,就能仿制出明清以前的水墨畫。在儒家文化一統天下的時代,受傳統道家儒家思想學說的文人士大夫們,生于朝代更替,官場沉浮的封建社會,雖有“報國濟世”理想,卻沒有“成功立業”的能力,從而使他們無奈之下或退隱山林,或遁入空門,受“不與同流”的文人操守和“無為而為”的精神慰藉,使得畫家們只能通過繪畫來抒寫胸中郁悶,從而使得他們的作品向世人傳達出雖有絕塵不忘社稷,隱逸卻不甘沉淪的情緒。
傳統水墨畫的技法是建立在書法藝術的基礎上,即所謂的“書畫同源”的思維模式,先天性地決定了水墨畫技法的趣味。而現代水墨畫似乎是對傳統水墨畫的歷史性顛覆,它作為一種活躍性的社會現象并迅速建立符號系統,我們不妨將現有的藝術符號粗略地分為元型符號、象征性符號、幾何型符號和表現性符號。面對以臨摹、抄襲為藝事的傳統水墨方式和世俗文化,現代水墨畫作者以敢于反傳統的“激情”經冷靜沉思和清醒的抉擇,對傳統水墨畫進行質疑的揚棄。使得現代水墨畫創作者通過繪畫來面對當下社會現實文化問題。為此,當代水墨畫作品有別于傳統國畫中貧弱無力的精神形態,而能強勢地直面人生,詰問世風,考量價值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形態。
現代水墨畫語言結構:強化形式功能
隨著北京《95張力與表現水墨展》的展出,現代水墨畫已朝多樣化的方向發展,作品中強烈偏離筆墨規范的現象,已引發出一系列新的話題,而“語言”則成為大家備受關注的焦點。劉國松的作品強化了中國畫的形式張力,用相對單純的語言表達了豐富深刻的精神意旨,通過“語言”為轉換標志,而形成了一種新的思維表達方式。成忠臣張揚“自由的尺度”,他的作品完全是聽其自然,不受拘束,如行云流水,天趣盎然,是功力修養達到爐火純青之境以后,融合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絕不是有意為之。劉國松、成忠臣等人都是以深刻的思想去痛斥畫壇上那些思維固化,缺少創新,服從權威養出的“思想懶漢”。
這種以強化形式功能為語言特征的當代水墨創作,是隨著時代的演進,傳統文化和儒家思想影響力不斷被削弱,藝術功能逐漸由政治工具轉型于個人思想感情的表達。現代水墨畫家們重塑心中理想,以文化見證人和批評人的身份針砭時代弊病,成為這一特殊歷史背景下水墨風格中藝術功能的鮮明體現。
現代水墨畫形態:以視覺形式傳達觀念
傳統水墨畫不僅僅是一種筆墨技法的方式,它集書寫性、意向性、偶然性、瞬間性、流變性、互滲性、隨機性為一體,經過長期的積累和磨礪,其形成了一套高度程式化的筆墨形態。它和藝術家的人文背景、文化修養、氣質陶冶,人品修煉分不開,古典文學與藝術精神在中國水墨中滲透是內在的一種境界。
而現代水墨畫則是在“筆墨”樣式上大做文章,而強調個人思想情感表達。與當代人的心靈,當代人的生存狀態,當代人的審美驚醒恰到好處“鏈接”,它的象征性就建立在符號生存的歷史性情及當代人類生活的文化環境中。為此,現代水墨畫家們不再一味地謹守傳統法則,不再以臨摹傳統文人畫筆墨樣式為唯一途徑,在人們十分熟悉的傳統水墨的套路上呈現一種與以往不同的新的自我圖式。由此可見,現代水墨畫的觀念藝術是一種以視覺形式傳達觀念的手段,除了視覺還需有理性、知識、歷史視角的參與,或者叫做智者的精神游戲。現代水墨畫不是封閉的系統,它是開放的,兼收并蓄的。現代水墨畫要獲得自己的身份,想要進入當代藝術的國際語境,必須與傳統水墨畫在創作的方法論上拉開距離,對于欣賞人而言,它的特征在于強烈的視覺沖擊,顛覆性的筆墨形態,夸張的語言結構,或激進或尖銳的繪畫精神理念。
事實上,現代水墨畫的出現,意味著中國水墨畫對現代世界所做出的合乎邏輯的選擇與思考,它并非偶然現象。現代水墨畫以新氣象,新理念沖擊洗刷著暮氣沉沉的傳統水墨畫,這是容不得任何力量阻擋的時代風向。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