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天堂/英语老师乖乖掀起裙子的/久草电影在线播放/神马电影天堂网

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侯一民:新中國美術不直接等于“紅光亮”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5-31
受訪者:侯一民

(原中央美院第一副院長、教授)

已經83歲的侯一民依然閑不住。十天前,他以總策劃的身份親自上陣為年輕后生舉辦的壁畫攝影展助力。作為新中國第一代美術家,提起藝術創作的動機,老先生有些感慨:“現在沒人再愿提藝術家‘為了什么人’的說法了。”面對今天拍賣場上炙手可熱的“紅色美術”,侯一民認為,人們對于這些作品的認知是存在誤區的。

問:“新中國美術”如今被等同為“紅色美術”,其中大多數作品色彩明快向上,您怎么看?

答:我想申明,把所有表現革命歷史題材的作品,都簡單地稱作“紅色美術”,是不對的。而拿“紅光亮”模式化那個時期的美術作品,更是不準確的。事實上,不少經典作品是平實的,真實再現了歷史。

至于作品色彩,難道反映積極向上的一面不好嗎?現今一些畫作故弄玄虛,動輒進入哲學層面追求所謂深邃,極端者還偏好弄些病態形象,把中國人畫成愚昧、丑陋的形象,我看這不是美術,這是丑術。

問:您如何看待特定時期的命題創作,或者說主題性創作?

答:現在有人見到主題性創作,就認為喪失了藝術自由,沒有了個性,對命題創作更是覺得難以理解。在我看來,特定時期的命題創作其實是留給有歷史責任感的藝術家的。不過,歸根結底,這些作品屬于藝術而不是歷史,如果沒有較好的藝術功底,恐怕是難以駕馭臨時交付的重大歷史題材的。

問:有些人認為,那一時期的藝術創作不少屬于“動員”行為,違背了藝術創作規律。

答:我不太理解“動員”一說,藝術家創作還需要動員嗎?難道群情激昂去創作就是不符藝術規律?沒有激情你就不要畫畫。而對于認準了的事情,就要盡全力去做好。就像我總想為那些犧牲的先烈做點什么,于是為國家博物館[微博]作了一張壁畫《血肉長城》。

問:您曾經講過,您創作一般選擇那些自己親歷、熟悉的事件或場景,為什么?

答:我喜歡的所有題材,都是親身經歷過的。我曾以志愿軍戰地記者的身份去過朝鮮戰場,所以才有了《跨過鴨綠江》。那些最富有激情的作品大都出自親身參與過歷史變革的老藝術家們,就像在國民黨統治時期坐過牢的胡一川創作了《開鐐》,參加過延安整風的羅工柳創作了《延安整風》。歷史不是演義,不能搞簡單圖解。為了真實,董希文畫《紅軍過草地》時,還自個兒騎馬重新過了一回草地。

問:能具體介紹一下您是如何完成這些命題性或主動性創作的嗎?談談您所理解的繪畫語言?

答:繪畫與戲劇不同,它是一門瞬間藝術,抓住何種瞬間直接決定作品的優劣。不過,繪畫同樣講求矛盾沖突。同樣是表現土地改革,有人會選擇很多人聚集一處,喜氣洋洋在田地里插標識登記在冊;而王式廓的《血衣》,讓一位舉著血衣正在控訴的婦女,居于視覺中央,就要震撼得多。

回到你剛才的問題,也不是所有作品色彩都是明快的。其實,那段時間出現了不少在美學價值上呈現出崇高與悲壯的佳作。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