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在北京榮寶迎春拍賣會上,嶺南畫派大師黎雄才1984年創作的《長青不老松》以8960萬落槌。榮寶拍賣市場主管陸紅梅表示,黎雄才的這幅《長青不老松》是橫幅山水,原先估價在800萬到1200萬之間,最后落槌時已經超過估價近十倍,沒想到會拍出這高的價錢。這一成交價創下了黎雄才甚至嶺南畫派歷年來的拍賣最高紀錄。這一成交價格會給向來低調的嶺南畫派和廣東藝術家怎樣的影響?晶報記者采訪了關山月美術館館長陳湘波等業內人士。
“春天”一詞意義不大
陳湘波告訴記者,自己此前對拍賣一事也有所耳聞,但他認為,市場的價格受到很多偶然因素的影響,黎雄才大師成名已久,《長青不老松》畫幅很大,“八千多萬的價格并不算很高。”對于“天價會否對嶺南畫派帶來影響”這一問題,陳湘波認為,多少會有些影響,因為價格都是相互參照的。但他更關心“嶺南畫派”的概念界定。
在中外藝術史上,一個畫派的取名,大致依照兩個原則:或按畫家活動的地區,或按藝術表現的特點。舊稱的“嶺南畫派”,是指由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三位大師創建、廣東籍畫家組成的一個地域畫派。陳湘波認為,舊稱的“嶺南畫派”是在上個世紀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產生的,是以注重寫實,表現現實題材,強化視覺語言,跟傳統中國畫有所不同,具有時代精神。但如今社會環境改變,原來的地域隔閡逐漸打破,地域的特色在慢慢淡化,地域性的畫派也不如原來那么明確,把新生代的廣東籍畫家在強硬地歸入“嶺南畫派”,打上標簽,就不合適了。“從大的歷史背景來看,新時代的作品面貌跟原來不一樣。”
“為了一幅畫就說‘春天’來了,沒什么太大的意義,嶺南的藝術家肯定有自己的生存方式。”陳湘波說,長久以來,廣東籍藝術家作品的價位偏低,“這也是跟社會環境、歷史背景有關。但廣東一直也是中國藝術市場的重鎮之一。廣東籍藝術家比較低調,跟北方不太一樣。北方的藝術環境太熱鬧,能夠比較集中的爆發。而且北方藝術家的作品價位高,可能其中炒作的成分更大。廣東則更加靠譜、實在。每個藝術家都有自己的收藏家和粉絲,黎老的畫作拍出高價也不奇怪。”
嶺南畫派逐漸走出價格“洼地”
中國美協副主席、廣東省美協主席許欽松認為,《長青不老松》并不算是黎雄才的精品力作,但是拍出這樣的價格有偶然性,也有一定必然性,“嶺南畫派書畫價格接下來持續走高是沒有任何疑問的——我相信不用十年,無論是早期嶺南畫派的大家,還是我們這一代嶺南畫派的新生力量的價位,最終都會和其他畫派同等級別的畫家們站在同一水平線上。”
許欽松說,長期以來,嶺南畫派不被重視,市場價格也一直處于低谷。而到了近一二十年,業內又重新重視傳統文化,江浙一帶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畫家備受關注,而一直以主張創新和開放的嶺南畫派,又沒有趕上這波回歸傳統的潮流,繼續遭受冷落,直至被邊緣化了。“其實,嶺南畫派無論是從技法還是內容上,都把中國畫表達的領域大大拓寬了。就我的了解和體驗,嶺南畫派的畫家對中原文化,因距離的問題反而產生了一種敬仰和重視,一直都非常重視對傳統的學習。而我目前也非常重視唐宋的繪畫作品。”
“這幾年,隨著我們廣東美術界對嶺南畫派的不斷宣傳,也隨著學界對嶺南畫派的歷史地位、藝術價值的不斷深入研究,嶺南畫派的價值才逐漸被重新認識,正在將嶺南畫派重塑為中國畫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畫派——這個觀點正在被越來越廣泛的接受。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其他畫派早就經過前一輪的市場競爭,進入到一個比較高價位的平穩階段,只有嶺南畫派,因為早期被低估,目前的價位形成一個“洼地”,以至于吸引越來越多的資本投向這個版塊,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拍賣行評估各有說法
藝術大師從藝術本身的角度進行了點評,拍賣行的行家們也有自己的看法。
就嶺南畫派的市場行情而言,AMRC藝術市場研究分析中心研究部總監馬學東指出,嶺南畫派沒有經過大肆炒作,市場整體表現平穩。第一代嶺南畫派創始人“二高一陳”作品的價格被嚴重低估,其主要原因是流通量少,市場空間小;二代藝術家則漲幅突出,以關山月作品為例,2010年價格開始出現明顯漲幅。據了解,這兩年漲幅最突出的嶺南畫派二代藝術家是趙少昂,從2010年開始,趙少昂作品就已經明顯上漲,不到一平尺的作品賣到50多萬元,而此前的價格大約在10萬元左右;香港佳士得2012秋拍,趙少昂的《雄心百獸驚》以602萬港元成交,遠遠高于200萬港元的估價。
華藝國際拍賣董事、副總裁王野夫認為,10年前,一張齊白石的作品值幾十萬元的時候,關山月、黎雄才的作品也能賣個十來萬元;現在,普普通通一張齊白石作品能拍到上千萬元,關、黎大都還是只有幾百萬元。可見,嶺南畫派畫家的作品雖然一直在增長,但和其他畫派的畫家比,中間的差距是越來越大了。“關山月、黎雄才都是嶺南畫派的代表人物,嶺南畫派又是中國畫歷史上無法抹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想不出他們被如此低估的理由,只是因為一些客觀原因——比如說偏居嶺南,不受關注,才導致了這個“洼地”的存在。我相信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對這個“洼地”的追逐將是全國性的,因為這里面有很大的獲利空間。”
廣州藝術品行業商會會長、著名收藏家石金柱對于拍出這樣的價錢表示吃驚。“黎雄才的精品,目前的市場價位每平尺大概在30~50萬元之間,80萬元的叫價都經常有價無市。這幅畫很大,但不算精,其中可能有炒作成分。總體而言,整個嶺南畫派長期以來都在一個低價位上運行,和其他畫派的價位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我對嶺南畫派未來的市場發展是非常有信心的。畢竟它的實力擺在這兒,而價位又真的很低。無論是從投資還是收藏的角度,對于廣東藏家而言,嶺南畫派都是一個絕佳的選擇。但是,像黎雄才一下子就拍出這近九千萬這樣的事兒,我認為還是有些過火,畢竟市場的發展還是循序漸進為好,突然暴漲,仿佛是投下一顆原子彈,恐怕會傷著這個市場。我知道有些藏家手里也有這么大尺幅的黎雄才作品,本來可能幾百萬都愿意出手,現在倒好,1個億也不賣了。其實,這也不現實。”
黎雄才
(1910~2002)
廣東省肇慶人,祖籍廣東省高要。我國當代杰出的國畫家、美術教育家,嶺南畫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擅長巨幅山水畫,精于花鳥草蟲,畫作氣勢渾厚,自具風貌,被評論界稱為“黎家山水”。三十年代初作品《瀟湘夜雨》榮獲比利時國際博覽會金獎,1954年創作的《武漢防汛圖卷》被美術評論界譽為“抗洪史詩”。記者 姜夢詩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