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天堂/英语老师乖乖掀起裙子的/久草电影在线播放/神马电影天堂网

您的位置:首頁 > 藝壇新銳

河南畫家張樹森:用心畫盡新疆魚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4-16
  烏魯木齊4月15日電 (趙雅敏)從2004年到現在,張樹森在新疆生活了8年之久。這8年里,他走遍天山南北,看過伊犁河中的魚之美,也到過日夜奔流不息的葉爾羌河,只要是有魚的地方,便是張數森踏足的地方。如今,他先后在新疆畫了30多種土生土長的魚。用他自己的話說:“我要用心畫盡新疆魚”。

  河南籍畫家張樹森筆名伴山,生于1944年,從藝40多年來潛心畫藝。雖年近七旬,但精神矍鑠,生活簡約而樂觀。在他長達半個世紀的以魚為友、以魚為伴、以魚為師,以魚為題材的藝術生涯中,探本窮源,探淵索珠的尋找中國的魚文化。

  用心與魚交流

  三月春暖乍寒的季節里,記者在張樹森先生畫室里,又一次感受到了他和“魚”的感情。

  現今90多歲高齡的崔子范大師在當年任中國畫研究院導師時,曾語重心長地點撥張樹森這位弟子,盯住魚,畫專,畫精,至此張先生堅定了此生與魚為舞。

  張樹森告訴記者,為了讓魚在畫筆下猶如在水中游走,他時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細細觀察魚的動態,與之交流、對話。有時一坐就是一夜,感覺到了拿起畫筆徹夜不眠。

  通過周而復始地寫生和觀察,從魚在水中游動的姿態和表情中,體味到魚的靈性和感情變化。他告訴記者,要畫好魚,就要與魚說:“知心話”,要了解魚的喜、怒、哀、樂等。他認為,只有以魚為師、以魚為友才能達到形神兼備境界。

  “魚”是余的諧音,魚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著極為重要的符號,“魚”寓意深厚,它象征著豐收、富裕、成功。

  張樹森畫魚,獨辟蹊進,他筆下的“魚”,形真、神真、意真。無論工筆抑或寫意,無論野生魚還是觀賞魚,總能一揮而就、游刃有余。

  伊犁河的魚比黃河的魚還美

  張樹森告訴記者,2004年第一次來到新疆,映像中的新疆是一片蒼茫與荒涼,來了之后十里不同天,新疆之大,新疆之奇,讓他嘆為觀止。天山的大氣磅礴,戈壁沙漠的滄桑豪邁,讓他有了在新疆再創作他的專屬題材。

  用張先生的話說,之前創作了很多黃河魚的作品,如《黃河魂》、《欣欣向榮》,但當他看到新疆伊犁河中的魚之美時被其震撼,這里的魚比黃河的魚還美。

  在新疆的8年里,他先后畫了30多種惟妙惟肖的《天山金鱒》、《溫泉金鱒》、和《百魚百態》。“用心就能感受到新疆的大美、用心就能感受天山的壯美,生長在這塊區域的魚,都有著與新疆地域的靈性”,張數森說。

  近年來,張先生的多部畫作專著問世,由于對作品不懈地追求,他的畫作越來越多地被眾多的社會名流和收藏家定購,潤格費一再攀升,可謂“一魚難求”。

  張先生激動的告訴記者,接下來,他要出一本新疆魚的作品集和畫展,讓世人都能知曉天山的魚之美。因為新疆他在扎根、因為新疆他在這留戀。新疆的雄渾,讓他有種天人合一的感覺。

  他要通過自己的畫筆寫魚之形、傳魚之情,讓每一幅畫作都可以成為新疆的另一種風情。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