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天堂/英语老师乖乖掀起裙子的/久草电影在线播放/神马电影天堂网

您的位置:首頁 > 藏家論道

陶瓷藏家開博物館分享經驗:與殘片對比鑒真假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07-15
  一排排陶瓷罐,一塊塊陶瓷片,從事空調業務的余長庭還有個自己的“秘密基地”,一走進去仿佛步入神秘的古代時光,看到古人用過的酒壇子、米罐子,跟遠至漢唐、近至民國的陶瓷“大家族”親密接觸。日前,余長庭的“私人博物館”即將掛牌,這將是我省首個“私人陶瓷博物館”。余長庭希望能在這里以“陶”會友,共享“陶”寶經驗。

  收有陶瓷器藏品上十噸

  除了碼得整整齊齊的數架陶瓷壇罐,余長庭還珍藏著一些按照年代和種類編碼的陶瓷碎片。這些看上去“破破爛爛”的碎片有什么用呢?余長庭解釋,鑒定陶瓷需要靠“經驗”,而經驗難免出錯,這些陶瓷碎片都是自己從全國各地的窯址“淘”來的,都是真正的文物,而且因為是碎片,其內部的構造都看得清清楚楚,因此摸不準的陶瓷器拿來跟“殘片”一對比,就知道是真是假了。

  “我擁有的陶瓷片數量在武漢應該是較多的了。圈內人都知道,這些才是真正的寶貝。”余長庭說,自己成立“私人博物館”,就是希望“以陶會友”,讓大家聚集在一起鑒賞陶瓷,分享鑒定經驗,而這些“殘片”就是很重要的一項“準繩”。余長庭還向記者透露,自己收藏的“殘片”有的竟然已經成為“孤本”,外地的博物館都曾試圖收藏他的“陶片”。

  余長庭與陶瓷結緣20多年,最初就是從收集“殘片”開始的,到外地旅游,別人看風景,他就去當地窯址“淘寶”,外人認為的“破爛”,卻是他的“寶貝”。2003年起,余長庭開始有序列地收藏陶瓷,至今已收藏各類陶瓷器藏品上十噸。

  會講故事的湖北“馬口窯”

  在余長庭辟為“博物館”的家中,有一整面墻前的架子上整整齊齊擺放著馬口窯,有大有小,花紋豐富,有的上面還刻有燒制的年代和背景,十分珍貴。

  余長庭介紹,馬口窯是地道湖北本土陶瓷,過去被老百姓用來裝米裝水或被用來腌菜。這種起源明代隆慶年間,燒制使用并延續了400余年的陶器,隨著上世紀90年代初塑料制品的興起,被逐漸取代。多年來余長庭在武漢周邊的農民家中尋找馬口窯,在我省馬口窯權威專家、湖北美術學院雕塑教研室主任李正文編撰的《即將消逝的文明》一書中,展示的一大部分馬口窯都來自余長庭的收藏。

  記者看到,馬口窯花紋豐富,色澤鮮明,還具有很強的紀實色彩。“男方20歲,女方18歲”道明了當時的婚嫁規律。“周恩來是外交部長”、“反對侵略,保衛和平”等字跡更是具有濃濃的時代印記。民國時期,洋人也愛馬口窯,他們訂制的馬口窯上就畫著大眼睛高鼻子的外國人。而有的馬口窯更是講述了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一個制造于康熙早年的馬口窯底竟然依稀可見代表明朝的“洪化”字樣,繪有八仙的圖案則寄托著主人向往無拘無束生活的愿望……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