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天堂/英语老师乖乖掀起裙子的/久草电影在线播放/神马电影天堂网

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中國當代藝術需要創新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06-19
  作者:唐小晴

  “在北京、上海這些地方,當代藝術看似蓬勃發展,實際上原創性太少,缺乏個性。”旅德畫家趙斌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當代藝術需要創新。

  正在湖南長沙展出的“Energy”畫展,是趙斌首次回家鄉辦展,84幅具有獨立反思精神和黑色幽默的作品匯聚了趙斌幾十年的“能量”。


  此次展出的作品中,一組名為“當代藝術”的系列畫作格外引人注目。這位外表看上去頗為兇悍的畫家,把一百多年來被油畫界奉為經典的大師作品“惡搞涂鴉”了一番,畫中主角頭像被裝上了豬臉。“有時會不想做西方當代那套東西,所以就做一個裝置來嘲諷、戲謔和反諷下,表達內心對西方藝術的反抗和憤怒。”趙斌說。

  趙斌是地道的長沙人,1999年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油畫專業,后赴德國慕尼黑美術學院進修。因不愿接受西方藝術,趙斌與教授產生思想沖突,一度難以畢業。為此,趙斌每天早上喝杯咖啡后就坐進畫室,直至天黑,在一年時間里創作五套作品。最終,一組以寫實手法表現的水墨肖像《中國留學生》獲得教授認可,不僅以全院第一名的成績完成學業,還獲得Laura und Lorenz Reibling基金會(德)大獎。

  “那一年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年。”趙斌說,一直以來,西方在藝術領域的強勢地位總讓其他地域的藝術家感到壓抑和氣悶,這也是他以豬作畫表達對西方藝術嘲諷的原因。“盡管很無力、很無奈,甚或可被當成一種看不到希望的顛覆性行為,但我還是會一直做下去,盡到我的努力,讓全世界都聽到。”

  談及中國當代藝術,趙斌認為它缺乏獨創性,看到一張新畫時總是能看到以前某位大師的影子,這或許和中國教育方式有關。“中國繪畫教育屬蘇聯模式,培養出來的油畫家,基本功都相當扎實,但很多地方都彼此相似。”趙斌介紹說,在國外看畫展,無需看藝術家的簡介和名字,只需看畫,便知作者。但中國畫家則缺乏個性,畫得太完美,這既是優點,也是缺點。

  2011年,趙斌結束5年半的中德“雙重生活”,選擇回國發展。究其原因,趙斌表示,因為家鄉有他掛念的親人和朋友。

  目前,趙斌正在創作一個叫《美好生活》的系列,第一張已經完成,是一朵月季盛開在秋風中泛黃的公園里。據其介紹,這幅油畫的背景加入了攝影表現手法,系西方藝術;花的畫法則體現中國畫法,意寓創新。“我是一個邊緣畫家,中西都不搭界。”回國后的趙斌想要真正融入和把握中國當代藝術還需不少時間,對此他已做好持久戰的準備,“我只想先把畫畫好,其他的事情再說吧,我是一個忠實于自己的人”。完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