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大師張功慤首辦油畫展 創作60年從不賣畫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04-28]
年近九旬的張功慤,是中國現代油畫奠基人吳大羽的關門弟子,師從吳大羽多年。60余年來,張功慤一直默默地在他的繪畫王國里獨自尋覓,絲毫不受外界的影響。而與他同時代、同師承、有著相同藝術理想的畫家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如今名聞遐邇已經被稱作藝術大師,張功慤的名字卻鮮為人知,而他此前也未在國內舉辦過個人展覽。
今天起,上海美術館破例在美術館最好的展廳——底樓大廳為之前默默無聞的張功慤主辦一個大型作品展,推出60余幅油畫和10余幅水墨作品,將他畢生的創作成果首次展現給公眾。
張功慤1924年出生于上海。他身上有著那一代人的自省、自謙和獨立。他抗戰時考入內遷重慶的國立藝專,1948年畢業于國立杭州藝專西畫系,跟隨吳大羽多年。定居上海的時候,張功慤與吳大羽的住處只有兩站路的距離。吳大羽晚年在“文革”中的凄涼光景映照在張功慤的心里,而恩師不為外界環境所動的真誠為人和藝術追求也映照在他的心里。
1950年代,在一次繪畫創作中,張功慤用印象派風格的光影效果繪制領袖畫像,卻不為外界所認同。他認為自身的藝術修養和氣質也許與當時的環境有一定的距離,便主動自我邊緣化,堅持不懈地從事“自由、開放、創新、變化”的現代繪畫藝術。他從中國古代文化思想中汲取養料,特別是把先秦的老莊思想中精神自由、想象豐富、意境開闊等哲學和藝術境界,轉化為自己的現代繪畫見解,最終形成了個性獨特、變化豐富的繪畫表現語言,保持了一個真正藝術家所必具的“學術獨立、思想解放、情感真誠、創作自由”的專業精神,營造了中國美術史中現代繪畫的“獨立王國”。
張功慤的現代繪畫作品的造型表現方式,并不是刻意描繪或制作能成就的,而是以獨特的“天然成趣”的藝術表現方式,暗合了中國古代文藝思想中“無為而為”、“天人合一”的深奧哲理。在創作過程中,他絕不會被眼前物象的外在面貌所控制,而是隨時可能有新的發現,從而變化和調整畫面的結構與色彩。欣賞他的作品,有時會隨著人們視覺重點的轉移,常常變化成另外一個新的面貌。他的作品,是作者自由想象、心情暢悅后留在畫布上燦爛心靈的軌跡。所以,張功慤的繪畫具有“在抽象作品中暗示著具象的造型,在具象作品中又隱藏著抽象的內涵”的特點。他的繪畫創作,也不是僅僅具有所謂的高超繪畫技巧就能夠達到的,而是已深入到一個肉眼看不到的心象世界,充滿了無限的生命情趣和造型意象。他有關繪畫創作的見解讀來更是頗有啟發。
中國當下少有畫家不賣畫,也少有畫家的作品不進入市場。張功慤60余年的油畫創作卻從未將作品以商品形式換金錢。或者出于不屑,或者出于不舍,他不同人談價錢,把作品當孩子一般深藏于室,連做展覽公開示人都不是太過積極。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