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天堂/英语老师乖乖掀起裙子的/久草电影在线播放/神马电影天堂网

您的位置:首頁 > 藏家論道

馬未都:知識分子道德崩潰時,社會最受傷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11-13
  昨天,收藏家馬未都在京首發關于收藏文化的新書《醉文明》。當被問及拍賣會存在贗品的現象,馬未都不否認這與古董鑒定有關,一方面關乎鑒定技術,一方面是人的問題。“知識分子道德崩潰的時候,是社會最受傷害的時候。”

  首發會現場,馬未都不諱言“古董是個極為特殊的行業”,因為“它的鑒定相對來說難度都比較大”。“市場中古董的真偽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沒有一家拍賣行能保證自己的東西全是真品。即便是刻意做假的,有很多東西‘專家’也認為是真的。專家認為‘真的’,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這個專家確實是技術不行,內心認為就是;還有一種專家呢是‘眼力不行,看錯了’,比如一起吃過飯,拿過小紅包。”言及此,馬未都強調:“我們沒有辦法回避社會道德的崩潰。這種道德崩潰,尤其是知識分子道德崩潰的時候,是社會最受傷害的時候。”

  就拍賣會上的贗品,馬未都表示:“牛奶有假的,油有假的,藥有假的……社會好多方面都有‘假的’存在,你指望‘古董’都是真的,現實嗎?有點不現實。你今天買一個古董你覺得假了很冤,其實你生活中有很多東西,你不一定知道,也假了。比如我懷疑我就吃過地溝油。”

  有讀者現場問馬未都,臺灣民間藏品是否“造假率低”,馬未都稱,“造假率,哪兒也低不了”。但他表示,曾經有一陣子臺灣大量購進大陸文物。“改革開放前15年,我們急于奔小康,很多東西都賣掉了。我曾碰見過一個人有很重要的文物,他說我只需要一冰箱、一彩電、一洗衣機,只要買了這個,這個就給你了。”馬未都還介紹說,“臺灣有很多很好的收藏家,有質量的收藏家。買進基本上短期不賣的,我想大概就有百八十人。大陸現在沒有。我們大部分人都是上午買進,下午找買家去了。”

  但目睹了這一切的馬未都,對文化的態度并非悲觀。“文化本身就在消亡中成長的,很多文化在不停地消亡,不停有新文化生成,我們今天對于文化表示一種尊重,并不代表文化留在今天讓我們使用。比如甲骨文,我們對祖先早期創造的文字抱以驚異的態度,但是我們今天不會運用甲骨文溝通。”只是他強調“ 文化還有一個特征,這是今天可以說的,就是文化跟錢沒關,你用錢堆不出文化來”。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