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跋《文房四譜》即將亮相西泠秋拍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11-09]
黃丕烈,這位清代藏書界的宿儒一定不曾想到,2011年6月12日,在他誕辰248年之后,來自海內外的60余位學界、藏書界名士共聚杭州,參加“‘黃跋顧校鮑刻’與中國古舊書文化研討會”,以這樣一種獨特的方式表達敬意;而黃丕烈題跋過的兩部抄本《文房四譜》、《畫鑒》在經過近百年的沉寂,這將在這一天引眾多專家學者共濟一堂,觀瞻研討。
黃丕烈,清著名藏書家。經他題跋的古籍,不僅意味著其本身在版本、校勘方面的獨特價值,且因跋語中豐富的人文佳話在當時就頗為人所重。據喬衍琯《愛日精廬藏書志》所載,黃丕烈“身后藏書散出,多歸汪士鐘藝蕓精舍。汪氏收購時,凡有黃氏手跋,每冊要多付十元書價”。時至今日,真正的“黃跋”古籍已稀若星鳳,且多歸于公藏。對于將在西泠印社2011秋季拍賣會中亮相的“黃跋”《文房四譜》和《畫鑒》,當今“黃跋”研究專家、南京圖書館的沈燮元先生表示,兩者不僅在真實性上毫無爭議,且流傳有序,屬首次發現,意義重大。
據悉,此《文房四譜》抄本,紙捻裝,封面題“枚庵詩老手校文房四譜附黃復翁跋,一冊全,書鈔閣重裝”。“枚庵詩老”指清代大藏書家吳翌鳳,“黃復翁”即黃丕烈,“書鈔閣”為周星詒的藏書樓名。卷前鈐吳翌鳳“古歡堂鈔書”白文方印和蔣鳳藻“蔣香生氏秦漢十印齋考藏記”朱文方印。全文端楷抄錄,書體秀逸,天頭、地腳及行間有大量紅、黃兩色校語,皆出自吳翌鳳之手。末有吳翌鳳乾隆四十三年仲冬九月跋、四十四年初夏跋、夏六月跋三則,過錄趙清常萬歷三十六年九月十三日跋一則、過錄錢謙益康熙丙寅年跋一則,最末為黃丕烈乾隆癸酉三月晦日長跋一則,詳述了此書的流傳過程和校勘原委。
“黃跋”《畫鑒》為元代湯垕所撰,評鑒自魏晉以來的知名畫家及其畫作,是中國畫論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此白棉紙抄本(下稱西泠本),字劃勁健,“玄”字不避諱,應出自明人之手。查《中國古籍善本總目》可知,現存唯一一部《畫鑒》抄本為國家圖書館所藏的明沈氏野竹齋抄本《畫鑒》(下稱國圖本),為沈與文、史臣紀、顧玄緯、姚咨、黃丕烈等人校跋。將國圖本中“蔣本續校”的內容與西泠本兩相對照,有71處吻合。由此可以大膽推定,西泠本極有可能就是蔣氏賜書樓藏本,黃丕烈得后將它與自己先前收藏的沈氏野竹齋抄本(即國圖本)進行對照,并將相異之處以別紙黏于國圖本上方,注明“蔣本續校”,而留此為“凈本”。(楊柳)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