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基金收益堪比炒房 江蘇或成最大潛在市場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3-16]
隨著國內首家文化藝術品交易所——天津文交所的啟動,像炒股票那樣操盤藝術品得以實現。近日第二批8只藝術品交易品種正式在天津文交所上市,市場資金瘋狂追捧,集體漲停,而另一種藝術品投資“藝術品基金”也浮出水面,逐漸成為熱錢的另一個出口。
年化收益最高達31%
據業內人士回憶,去年年初,民生銀行推出“非凡資產管理——藝術品投資計劃2號”,提前完成募集工作;7月,興業銀行聯合多個文化產業,打造了以上海世博主題館參展作品為主要收藏對象的藝術品基金,并通過國內外渠道向全球發行,其發行規模預計達2—3個億。“這與市場環境有關聯,高收益更是一大誘因。”江蘇省工藝美術館藝術專家委員會委員王東偉說,在已發行的藝術品基金中,最高收益曾達25%。普益財富數據統計顯示,藝術品投資年化收益率平均在7%-10%左右。
據介紹,2007年民生銀行就推出“非凡資產管理——藝術品投資計劃1號”成為業內第一只藝術品基金,到期年化收益12.75%,投資于中國近現代書畫、中國當代藝術品和少量古代書畫作品。這一試水無疑成為藝術品基金的強心劑。有業內人士表示,一般藝術品的增值速度要高于GDP的增速,GDP增速為8%~10%時,藝術品增值速度一般為13%~14%。2010年,某基金公司發布的“紅珊瑚一號”年化收益最高更是達到了31%。
江蘇或成最大潛在市場
天津文交所首批藝術品選了天津山水畫家白庚延兩幅作品——《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嘯萬里觸龍門》與《燕塞秋》。以上海世博主題館參展作品為主要收藏對象的藝術品基金,標的國內頂級的國畫和油畫藝術家的代表作品。前面提到的收益高達31%的“紅珊瑚一號”私募,投資標的也以當代書畫作品為主。
對此記者向王東偉證實,目前,盡管玉器等其他收藏品也可以在天津文交所上市,但國內藝術品投資市場仍然是以字畫類為主。這主要是因為在收藏品當中,字畫是最大的門類,且大師級的書畫作品也能在投資人群中達到雅俗共賞的目的。而江蘇素來是書畫大省,這也讓不少投資者和收藏家看到了江蘇市場的潛在價值。“省內不乏優秀的書畫家和書畫作品。”江蘇省書畫鑒定小組主任委員李路平教授說。
未來門檻有望“平民化”
同為藝術品投資,文交所和藝術品基金是有區別的。據了解,文化交易所的模式與證券市場相似,將高額藏品拆分上市,投資者認購股份,推動市場。而藝術品基金則是擬定投資方向后,再向社會募集資金。“還有一種是通過信托的方式。”王東偉告訴記者。不過,歷來藝術品基金的門檻普遍較高,以民生銀行發行的上述兩款為例,認購起點均高達50萬元,相比文交所而言似乎缺少了“全民參與”之感。
為此,業內并未表示擔憂。首先,從市場已募集的藝術品基金來看,資金量大,募集期短,“這證實了市場需求。”一名從業者坦言。其次,隨著文交所的啟動,藝術品投資已經從新生事物走向一種趨勢,屬于全民文化。“所以,未來藝術品基金的門檻一定是人人都能參與的。”王東偉介紹,文交所是一個開始,藝術品已走向金融資本介入,“無論是銀行信托模式,還是私募基金,都會像我們用銀行卡開通網上銀行交易一樣普遍。”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