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手中過 身價大漲:春拍將至 拍前估價預備戰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1-21]
在近日主辦的“2010年藝術品投資市場分析會”上,主講嘉賓、廣州嘉德副總裁許習文建議收藏者可從題材等方面考量拍品價值。
哪些題材的拍品受歡迎,能具有較高的價值呢?許習文認為,如果畫作內容是畫家的“招牌題材”,或者獨一無二的題材,往往可成為市場的硬通貨。而名家收藏過的作品附加值較高,其附加值很可能遠遠高出藝術品本身的價值。
同時,拍賣場上要講究技巧,根據時段的不同靈活出手,往往有大收獲。
題材經典或稀少都有望出高價
從題材方面給作品估價有三個標準,首先是作品題材,如果作品題材是畫家的“招牌題材”,則價格一般較高,原因一是作品較為成熟,二是鑒定真品難度相對較低,三是市場流通較為便利。如徐悲鴻的馬圖、齊白石的蝦圖、關山月的紅梅,都是畫家絕活和市場的硬通貨,價格與其他普通題材相比可能可以翻倍。
另一方面,絕無僅有的題材價格也可能更高。如拍賣市場上曾出現一件楊之光1972年創作的寫生作品《新課堂》,尺寸為4.4平方尺,估價為6萬~8萬元,當時畫家的作品市場行情約為2萬元/平方尺左右,但該作品在拍賣市場上竟然以22萬元成交,均價為6萬元/平方尺左右,比市場價高出2倍!考究其原因,就是該題材絕無僅有,另一個買家出再高的價也未必能找到另一件同題材作品。
名家收藏過的附加值高
同時,名家收藏過的作品附加值較高。在2009年的拍賣會上,來源可靠、名家收藏的作品受追捧的趨勢更為明確。藝術品領域也講究名人效應,誰曾收藏、誰是賣家、誰曾題跋、誰是買家都影響了作品的價格,其附加值很可能遠遠高出藝術品本身的價值。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