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川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在廣州美院舉行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12-07]
11月19日上午,廣州美術學院57周年校慶日,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州美術學院聯合主辦,中央美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協辦,廣州美術學院科研創作處、美術館、油畫系、版畫系承辦的“胡一川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開幕式在廣州美術學院昌崗校區胡一川美術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隆重舉行,《紅色藝術現場:胡一川日記(1937-1949)》也于當日舉行出版首發式。
出席開幕式的領導與專家有: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顧作義,廣東省文聯主席劉斯奮,中國美術家協會組聯部主任馬新林,廣州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陳潮光、院長黎明,廣州美術學院老領導、老藝術家、理論家郭紹綱、于風、遲軻、潘鶴、潘行健、鷗洋等及胡一川的家屬等。
胡一川(1910-2000年)是我國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藝術家和美術活動家,中國新興木刻創始人之一,中國當代杰出的版畫家、油畫家、美術教育家。他1925年從印度尼西亞回國,1926年入廈門集美中學讀書,1929年考入杭州西湖國立藝專,參加改組后的杭州“一八藝社”,1930年夏,參加魯迅先生領導的新興木刻運動,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1932年在上海大廈大學附中任木刻教員,后因從事工運被捕,出獄后在廈門美專任教。1937年赴延安任魯藝教員,組織“魯藝木刻工作團”,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開始油畫創作,與徐悲鴻組建中央美術學院,任黨組書記、教授。1953年南下武昌,籌建中南美術專科學校,任校長。1958年遷校廣州,改建為廣州美術學院,任院長,長期從事美術教育。曾當選中國文聯委員、中國美協常務理事、廣東美協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美協廣東分會顧問、廣州美術學院顧問。胡一川擅長油畫、木刻,他以飽滿的激情和鮮明的愛憎,創作了大量富有時代特色和個人風格的版畫以及油畫作品,藝術風格單純、渾厚、粗獷而富于力度,在現代中國美術史上獨樹一幟,代表作品有版畫《到前線去》、《牛犋變工隊》,油畫《開鐐》、《前夜》。出版有《胡一川油畫風景畫選》,曾獲中國美術家協會頒發的“新興版畫杰出貢獻獎”、日本藝術交流中心頒發的“版畫貢獻金獎”、韓國奧運會國際美術大展金獎。
開幕式上,陳潮光代表學校對參加紀念活動的各位領導、專家,以及胡一川先生的親屬表示熱烈歡迎,對長期關注、支持廣州美術學院發展的各位領導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他高度評價了胡一川作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積極投身中國革命美術運動、以藝術服務于當年抗戰的光輝作為,以及對新中國美術教育、當代版畫、油畫事業的發展所作的卓越貢獻。他指出,胡一川為中國革命的奉獻精神、對美術教育的艱苦付出、對藝術創作的執著追求是我們今天的一筆寶貴財富,此次紀念活動不僅是為了追憶他的歷史功績,更重要的是要學習和弘揚他的可貴精神,積極承擔歷史使命,勇于開拓創新,為廣東建設文化強省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此次活動包含“胡一川誕辰100周年研究展”、“胡一川誕辰100周年學術研討會”以及“胡一川藝術討論會”三個內容。
“胡一川誕辰100周年研究展”甄選展出學校珍藏的胡一川油畫(含素描稿、色彩稿)、木刻版畫、速寫和書法作品82件,以及各個時期的相關文字、照片資料,全面展現胡一川在中國革命、藝術教育以及繪畫藝術各方面的成就。
19日下午,“胡一川誕辰10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廣州美術學院新教學大樓舉行,著名美術評論家鄧平祥,深圳大學藝術學院教授、中國版畫家協會藝委會副主任齊鳳閣,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鄭工,俄亥俄州瑪斯金格姆大學美術系主任孫焱以及我校部分師生參加了研討會,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油畫學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聞立鵬,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教授李樹聲,中國藝術學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陶詠白特別撰寫論文。藝術批評家、《美術研究》主編殷雙喜,廣州美術學院教授譚天擔任學術主持。20日上午,“胡一川藝術討論會”在胡一川美術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行,油畫系主任王維加、版畫系主任李全民擔任學術主持,俄亥俄州瑪斯金格姆大學美術系主任孫焱,湖北美術學院美術學系教授周益民,我校老藝術家郭紹綱、于風、潘行健、鄭爽、尹國良、張彤云、鷗洋、惲圻蒼等以及部分師生出席了討論會。與會者暢所欲言,對胡一川藝術風格、成就、藝品、人品、教育理念等問題進行了研討,深切緬懷一代大師的精神風范。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