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古堰油畫銷售興旺 畫師3天復制一幅作品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12-02]
在采訪杜良飛的2個小時里,他的手機不斷“唱”起歡快的歌,從鄭州工藝博覽會上接連傳來好消息:古堰畫鄉農民畫家葉若海的石子畫、土樓油畫每小時的銷售額被不斷刷新,而且還有很多國外的收藏家出高價來“淘寶”。
“這僅僅是古堰畫鄉文化產業迸發出來的一朵火花。”杜良飛指著機器轟鳴的建筑工地告訴記者,斥資4億元的古堰畫鄉景區文化旅游產業基地第一期項目建設正如火如荼,“按照正常進度,明年10月能夠投入使用,第一期150家商家畫廊可以入駐,不久的將來,古堰畫鄉還會有更多的農民油畫聞名全國、走向世界。”
“2005年,文化體制改革給古堰畫鄉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麗水市委、市政府順應文化產業發展趨勢,在加快綠谷文化建設的實踐中充分發揮麗水特色文化的優勢,整合麗水豐富的文化資源,創造性地提出了建設古堰畫鄉文化產業園區。”與古堰畫鄉一起成長的杜良飛對園區的建設記憶猶新。
經過近5年的開發建設,園區內的基礎設施趨于完善,引進了油畫企業、鄉村酒吧、民俗民品商店、農村手工藝和特色產品展銷店等經營企業,一個集油畫、酒吧、民俗民品等于一體的多元文化產業園區正在逐漸成長,美術寫生基地、創作基地、行畫生產基地、生態休閑度假中心的“三基地一中心”框架初步形成,并被中國攝影家協會命名為第一個“攝影之鄉”。
跟隨著杜良飛的腳步,我們走進了古堰畫鄉古街,沿著古樸的小巷向前,一棟棟古色古香的村屋外掛滿了畫廊、工作室的招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畫匠們豎起畫板,在屋前空地上認真地創作。
“一個普通的畫師3天時間就可以摹繪復制完成一幅作品,售價在1000元左右。”杜良飛隨口報出幾個數字,古堰畫鄉集聚了來自深圳、廣州、香港等地40多家商品油畫生產企業,產品外銷世界各地。今年截至10月,油畫銷售額達到1200多萬元,成為一個漸趨興旺的油畫商品市場。
古堰畫鄉聲名遠播,離不開當地的積極推動。這些年,麗水市委、市政府編制了《大港頭鎮城鎮整體規劃》,對商品油畫生產基地、畫廊步行一條街、畫家村、寫生基地、工藝美術習訓中心等10多個項目進行策劃包裝,完善創作、制作和銷售一條龍產業鏈。通過采取各方面的優惠措施,加大服務扶持力度,同時舉辦博覽會、采風創作活動,加強宣傳推介,提升古堰畫鄉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古堰畫鄉是文化與市場碰撞后催生的產物,老百姓也坐地吃起了文化飯,他們或制作行畫、加工畫框,或出租房屋、開辦農家樂,腰包慢慢鼓了起來。
目前,古堰畫鄉發展農家樂的經營戶有30多戶,直接從業人員300多人,年收入達1500萬。去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33.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000多萬元。園區先后建成九龍巴比松、在水一方、石牛和大濟4個寫生接待中心,為中央美院、中國美院等10多個省市的160多所藝術院校提供寫生基地。去年,寫生接待量達10萬人次,每天平均要接待1000余人。
杜良飛說,在古堰畫鄉的發展進程中,文化始終是靈魂,他們沒有把景區當成純粹的旅游景點來開發建設,而是一切圍繞文化產業的相關環節展開,努力突出“文化、生態、休閑”的特色。
在杜良飛的計劃書里,除了已經開工的古堰畫鄉文化旅游產業基地,通濟堰水利博物館、畫廊步行一條街、通濟堰歷史文化理論研討會等即將啟動。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