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天堂/英语老师乖乖掀起裙子的/久草电影在线播放/神马电影天堂网

您的位置:首頁 > 市場分析

今年秋拍誰最火?或是瓷器與古玩文物雜類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11-24
  臨近歲末,又是一年秋拍季。剛剛過去的春拍季走出了一個近乎瘋狂的行情,中國藝術品市場上半年的成交額幾乎與2009年的全年成交額持平,這讓不少人擔心今年秋拍會大幅“回頭”。但從目前的跡象來看,2010年的秋拍市場仍然處于持續走高的態勢,王羲之草書《平安帖》以3.08億元成交、陳栝《情韻墨花》拍出1.1368億元……頻頻破億的天價拍品,似乎預示著今年秋拍又將迎來一次“大豐收”。那么,在今年的秋拍市場,古代書畫能否延續春拍季的強勢表現?下一個天價拍品又會出現在哪一個藝術品門類呢?

  王羲之《平安帖》突破3億元

  “古代書畫持續走高是必然”

  行情:今年春拍,北京保利推出的北宋黃庭堅《砥柱銘》以4.368億元成交,創下中國藝術品拍賣成交價的世界紀錄,古代書畫板塊由此沖上了一個新的頂峰。進入秋拍季,古代書畫的勢頭依舊不減,在已經亮相的拍品中,最搶眼的無疑是嘉德推出的王羲之草書《平安帖》。

  20日晚,嘉德秋拍“清代宮廷藝術集粹專場”火爆登場。王羲之《平安帖》以5500萬元起拍,短短3分鐘競價便達到了8800萬元,隨后一名買家直接加價到1億元。此后,各路買家開始以1000萬元為競價階梯展開爭奪,最終落槌的成交價定格在3.08億元,成為今年秋拍迄今為止成交價最高的拍品。除了《平安帖》外,嘉德秋拍另外3件古代書畫作品也以高價成交:明代畫家陳栝的《情韻墨花》以4500萬元起拍,落槌價為1.1368億元;文征明行書《西苑詩》冊頁拍出5208萬元;乾隆御筆畫《盤龍松》以4536萬元成交。

  此外,在昨日進行的嘉德秋拍“大師們的筆墨征途專場”中,李可染水墨巨制《長征》以1.075億元成交,刷新了今年春拍張大千《愛痕湖》創造的近現代書畫成交價紀錄(1.008億元)。

  解讀:今年秋拍,中國書畫板塊還會繼續春拍的強勢,持續走高是必然的,特別是古代及近現代書畫板塊,尚處于上升通道,仍未進入平臺期。可以預計的是,古代書畫還會有驚人之舉,近現代書畫也會有新的、上好的表現。 馬輝(北京保利拍賣駐南京代表)

  乾隆粉彩瓷瓶創紀錄成交

  “下一個天價門類可能是瓷器”

  行情:在古代書畫受到熱捧的同時,另一項中國傳統藝術品瓷器也在積蓄力量,醞釀著新一輪的“爆發”。綜合目前國內外拍賣市場的行情分析,瓷器很可能成為繼古代書畫之后的另一個“天價門類”。

  10月初登場的香港蘇富比秋拍,兩件乾隆官窯瓷為今秋的瓷器拍賣行情打響了“頭炮”:估價3000萬港元的“萬壽連延”圖葫蘆瓶,最終以2.5億港元成交;另一件琺瑯彩“祥云瑞蝠”紙槌瓶以1.4億港元成交。一個月后,英國倫敦的一場拍賣會出現了更加令人震撼的結果:11月12日,一件清乾隆年間的粉彩瓷瓶在倫敦以4300萬英鎊成交,加上稅費等其他費用,總價高達5160萬英鎊(折合人民幣約5.5億元),創下亞洲藝術品全球拍賣價格紀錄。由于保利、嘉德等一線拍賣公司的瓷器專場尚未登場,內地秋拍市場的瓷器拍品大都停留在“千萬級別”,但走高已是必然趨勢。

  解讀:可以預期,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除了有天價書畫以外,肯定還會出現其他天價類品種。根據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遞階規律,下一個天價類可能是瓷器與古玩文物雜項。在這兩類中,除了審美因素之外,人們可能會更多地關注文化、歷史及文物的稀有價值。當個人的偏好或者是特別的偏好與資本實力相結合時,新的天價可能產生。西沐(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研究員)

  創下瓷器拍賣天價的清乾隆粉彩瓷瓶。

  “天價”背后有隱憂

  今年春拍《砥柱銘》以突破4億元的天價成交后,南京某拍賣公司的負責人不無擔憂地對記者說:“如果說買書畫在早些年是收藏的話,那么現在已經成了投資,而且種種跡象都說明,這一投資正在趨于瘋狂。”中國藝術品頻創天價的背后,也潛藏著不少隱憂。

  從2009年秋拍開始,中國書畫一夜之間進入“億元時代”,從吳彬的《十八應真圖》到黃庭堅的《砥柱銘》,古代書畫的成交價從1.6億元一躍升至4.36億元。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中國書畫升值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但其藝術價值是否與這些動輒破億的天價相符合就很難說了。該人士表示:“市場推手的人為操作、藏家的盲目追高,都在將藝術品拍賣市場推向一個畸形發展的境地。”

  以4300萬英鎊創紀錄成交的乾隆粉彩瓷瓶,其預估價只有120萬英鎊,但在幾名華人買家的競逐之下,最終的成交價翻了近36倍。很多業內人士認為,這種非理性的盲目追高,會讓該類藝術品今后的市場行情面臨嚴重的“泡沫危機”。“人家本來準備賣只小豬,但經過哄搶最后賣出了金豬的價格。”

  “在中國藝術品拍賣屢創天價的情況下,應該更多地關注風險的積累。”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研究員西沐表示,“以中國書畫為例,其屢創天價既有合理的成分,也不排除人為因素的操作,人們對中國書畫藝術的價值發現、認知與預期,成了這種行情的支柱。因此,需要防止新的投機因素通過包裝與運作,左右這種預期,從而加劇拍賣市場的風險積累。”西沐(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研究員)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