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秋拍現當代藝術夜場吳冠中油畫精品云集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10-29]
吳冠中一生所追求的,歸根結底是剝離附加在藝術身上的一切枷鎖,尊重藝術的自律性原則,讓藝術按照自己的語言方式表現社會、表現自然。在我們審視吳冠中先生各個階段的作品時,不難發現,吳冠中的這一追求貫穿其創作的始終,即使是在非常困難的時期,他仍然沒有放棄自己的這一追求。
展覽:2010年 風箏不斷線——緬懷吳冠中先生經典作品收藏大展 保利藝術博物館出版:《風箏不斷線——緬懷吳冠中先生經典作品收藏大展》 保利藝術博物館 2010年。
展覽:2010年 風箏不斷線——緬懷吳冠中先生經典作品收藏大展 保利藝術博物館出版:《風箏不斷線——緬懷吳冠中先生經典作品收藏大展》 保利藝術博物館 2010年。
文革時期,吳冠中屬于“靠邊站”的一類人,這反倒為他的創作提供了難得的機會,使他的創作得以貫穿了整個70年代。對他來說,70年代中期的他有著“旺盛的精力”,有著“太難得的幸福”,因而對藝術有了更多的實踐機會和深入思考??v觀吳冠中的藝術創作,70年代中期也成為他漫長藝術生涯中至關重要的一個階段,甚至可以說,他在70年代中期的藝術求索,不僅決定了他后來在藝術創作上的重要轉型,也為他進一步的理論思考提供了支撐。
展覽:1989年 吳冠中巴黎敘情展 日本習武畫廊//2010年 風箏不斷線——緬懷吳冠中先生經典作品收藏大展 保利藝術博物館出版:《吳冠中巴黎敘情展》 日本西武畫廊 1989年//《我負丹青——吳冠中自傳》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4年6月。
吳冠中也在探索一條跨越民族和文化隔閡的藝術之路。他希望打通中西方文化的隔膜,實現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相互理解、相互交融的可能。吳冠中一直堅信,“造型藝術是一種世界語言,西洋畫和中國畫貌似差異,其實東西方真正杰出的藝術作品的本質有一致性”,他認為,東西方的人心是相通的,只要作品中體現了真正的感情,當然就有真正的民族情感,那作品就能扣人心弦,而東西方畫家的作品能否相互之間得到共鳴,不在于造型語言的差異,而“決定于情之真偽”??v觀吳冠中的藝術生涯,我們不難發現,他其實從早年負笈法蘭西開始,就已經在用一種世界的語言和世界的眼光進行著藝術的探索了。即使回到國內,經歷了特殊的年代和逆境,他也沒有絲毫動搖自己的藝術追求。到他創作《美國大峽谷》的時候,吳冠中已經70歲高齡了,這正是大師藝術的成熟時期,也是他的藝術開始蜚聲世界畫壇,得到全世界人們的認可和高度評價的時候。吳冠中的藝術語言早已不再受到東西方的,或是民族語言的拘囿,他尋找到了表現藝術共性的規律。
展覽:2010年 風箏不斷線——緬懷吳冠中先生經典作品收藏大展 保利藝術博物館。
在吳冠中看來,中西方藝術的共性處處存在,中西結合一方面是融匯雙方之異,另一方面是發揮雙方之同。藝術造型語言盡管不同,但對于自然的感悟和真情流露卻是相同的,這一點是可以跨越民族的界限的。歷史證明,吳冠中作品及其所體現的藝術精神,今天已經成為世界各地人民共同珍視的寶藏。
展覽:2010年 風箏不斷線——緬懷吳冠中先生經典作品收藏大展 保利藝術博物館出版:《寰宇覓知音——吳冠中九十年代作品選》第98頁 北京外文出版社 1995年//《吳冠中精品選集》第29頁藝達作坊1996年10月//《吳冠中作品收藏集I》第205頁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年9月。
展覽:2010年 風箏不斷線——緬懷吳冠中先生經典作品收藏大展 保利藝術博物館 出版:《吳冠中水彩、 粉彩畫集》圖版30 新加坡新華美術中心 1990年3月//《吳冠中畫集》圖版20 P G Publishing Pte Ltd(新加坡)1991年//《吳冠中全集2》 P245 湖南美術出版社 2007年 。
款識:吳冠中 印文:荼、二千年 展覽:2010年 風箏不斷線——緬懷吳冠中先生經典作品收藏大展 保利藝術博物館出版:《吳冠中2001年作品年鑒》P84 廣西美術出版社//《情感創新-吳冠中水墨里程》P115 湖南美術出版社 2004年5月//《彩面朝天——吳冠中的世界》P210 上海畫報出版社 2005年8月//《吳冠中全集8》 P197 湖南美術出版社 2007年//《風箏不斷線——緬懷吳冠中先生經典作品收藏大展》 保利藝術博物館 2010年。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