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抽象類作品引領中國畫行情 未來值得期待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5-23]
張大千,他不僅是一位最具有國際影響的中國畫大師,而且是一位極富個性和傳奇色彩的人物。其趣聞軼事之多、流傳之廣、影響之大,在中外美術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從大千的藝術歷程看,經歷了“師古”、“師自然”、“師心”的三階段:40歲前“以古人為師”,40歲至60歲之間以自然為師,60歲后以心為師。早年遍臨古代大師名跡,從石濤、八大到徐渭、郭淳以至宋元諸家乃至敦煌壁畫。60歲后在傳統筆墨基礎上,受西方現代繪畫抽象表現主義的啟發,獨創潑彩畫法,那種墨彩輝映的效果使他的繪畫藝術在深厚的古典藝術底蘊中獨具氣息。有評論家說“國畫家能夠上承古代美術遺產,兼攝世界美術之長,使國畫的技巧、境界向上延伸一步的,在今天,只有張大千”。
如果用“三象”來衡量,更能看出大千的過人才華。眾所周知,所謂“三象”是指繪畫藝術在表現手法,即具象、印象、抽象三種。張大千早期從具象起步,中年走到印象,晚年再由印象走到抽象,成功地實現了前所未有的三步跨越,而且每一步都走得十分扎實。從中國美術史上看,一般畫家能做到具象已屬不錯,成就大的也就停留在印象上,而大千一人通吃“三象”,且聲譽日隆,這恐怕在中國美術史上也很少見。即使從世界美術史上看,一個繪畫藝術家能在具象、印象、抽象上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也是鳳毛麟角。可惜,由于大千1949年離開大陸,大陸藏家對大千晚年潑墨潑彩作品的價值沒有充分認識。原因是這類作品大多為半抽象和抽象,直接導致大千這類作品在大陸并不走俏,相反,早年大千模仿類作品卻很受歡迎。然而,在國際畫壇上,印象和抽象類的作品價格往往很高。拿油畫家趙無極和朱德群來說,他們的抽象類作品價格已遙遙領先于其他寫實和印象類風格的畫家。
令人欣喜的是:2009年張大千晚年印象和抽象類作品受到國內藏家青睞和追捧,價格居高不下。如2009年張大千的《瑞士雪山》在北京匡時國際以5264萬元的高價成交,標志著大千半抽象和抽象類作品開始被國內藏家看好。在筆者看來,大千的潑墨潑彩技法是20世紀對中國繪畫發展的最大貢獻。2010年,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會上,張大千半抽象和抽象類的作品再次大放異彩,上拍8件作品全部成交,且遠遠超出蘇富比的估價。其中《闊浦遙山》獲價2194萬港元,為8件作品最高價;《水殿暗香》獲價582.56萬元;《翠嶺朝陽》獲價403萬元。尤值得一提的是:《浮巒晚翠》(27×24厘米)和《江山歸帆》(27×24厘米)都只有半平方尺多,居然以212.96萬元和117.9萬元成交;其他三件作品尺幅也只有1平方尺多,成交價分別為80.96萬元和75.68萬元。根據筆者的觀察和研究,在藝術品市場上,大凡抽象類的作品往往雄居市場高價。抽象類作品一直是香港蘇富比、佳士得最堅挺、最昂貴的作品。有專家認為,大千創作將色彩潑于畫面上,然后控制其流動,使色彩與色彩間產生重迭或暈合,如此將傳統的中國畫線條減至最低的程度。不但造型與組合,以及全畫面并無留白的章法和色彩,都與傳統中國畫大不相同,甚至全畫強調色彩、光影強烈對比的觀念,也是傳統畫中前所未見的。因此,張大千暮年創造出潑墨潑彩寫意山水畫,開拓出前所未有的新體貌,為中國山水畫注入現代藝術意識,堪稱是中國山水畫發展史上一次重大革新。
種種跡象已經表明:張大千抽象類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正在被國人認識,未來在海內外市場上傲視群雄是完全值得期待的。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