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藝術品拍賣旺季 拍場又見陸儼少"套裝"偽作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5-11]
每年5月,正是國內書畫藝術品拍賣的旺季。前些天筆者偶然上某網站瀏覽了今年各拍賣行春拍的部分拍品。幾乎與往常一樣又發現了不少仿真程度頗高的名家疑偽作品,其中即將在北京某拍賣行“中國近現代書畫(一)”投拍的編號0499的署名陸儼少《課徒畫稿冊頁十四開》組合型畫作,我個人認為就是一件由一真跡母本克隆而來,即俗稱“下蛋”造假制出的成品。為什么我能這么肯定就下結論呢?純因我對該真跡母本的收藏出處與藏品狀況實在是太了解了:15年前,在我擔任國內西泠印社《陸儼少課徒畫稿新編》一書的特邀編輯時就曾親手對其做甄選,將其收編入該書中。當然光說結論不足以“理”服人,我還要講出幾點關鍵性的鑒定依據,本文以下稱真跡母本為“非拍賣品”,以示評價的客觀公正性。
為舉證我不得不手捧著非拍賣品在電腦前對拍賣品做逐頁仔細地對照分析,在兩者之間共看出與真偽有關的問題有:一,兩畫作均為紙本材質冊頁,非拍賣品不包括題跋冊頁面共20開,唯有1開設色,尺寸各為34×46cm;拍賣品不包括題跋冊頁面只14開,也唯有1開設色,尺寸與前者非常接近各是33.6×46cm,拍賣估價為10-16萬元人民幣。二,非拍賣品與拍賣品皆有數位書畫界名家為其或題簽或題跋,前者的冊首和冊內前頁與后頁分別有沙孟海的題簽、題跋和程十發的題跋,所有題字都十分嚴謹,行文多且較具體詳盡,藝術性尚為完美且跋文都署有上款(作品受者),尤其是程十發的題跋計有50多個字;后者冊首和冊內前頁與后頁分別有余任天和沙孟海的題跋,題字相對隨意,行文較少,文義概略,跋文不署上款,網上看它們像是真跡。若以鑒藏行業標準論,前者題字的“規格”明顯要高于后者。三,依書畫真偽的最核心依據衡量,雖然此件拍賣品各頁面的筆墨似乎能成一體系,頗為完整;但是其具體畫面內容與筆墨的運用走勢與造型及畫上所題的說明性文字,幾乎與非拍賣品二十開其中的十四開一模一樣,唯有圖章及其鈐蓋的位置有別。將兩者局部細節作一對一的比較后發現,拍賣品上的筆墨顯得功力不濟。其畫面中線條起、止、轉折的運行及粗細枯濕變化及點線與墨塊的組合狀態均不及非拍賣品的沉穩、自如、生動與巧妙,甚者其筆線所塑造的“形”還有一些小別扭;再是拍賣品各小畫上的題字也不如非拍賣品那樣顯得視感舒適,氣息純正,更有神彩韻致;它要生硬、疲弱幾許,并有亦步亦趨的非常態模仿特征。綜上所述,大家只要認真觀察刊印于此處的四組各對應的實物圖樣,相信拍賣品的客觀屬性便會昭然若揭了。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